- 索引号: 11370100004188661G/2025-00289 组配分类: 建议和提案总体情况
- 成文日期: 2025-09-01 发布日期: 2025-09-01
- 发布机构: 济南市教育局
- 标题: 济南市教育局2025年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总结报告
- 发文字号:
市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教育局认真做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工作,现已全部办结。具体办理情况如下。
一、建议提案办理情况
2025年全市两会期间,市教育局共收到建议提案185件,其中市人大代表建议57件(独办件8件,主办件24件,分办件10件,会办件15件);市政协提案131件(独办件21件,主办件43件,分办件12件,会办件55件),全部按期规范办理完毕。办理过程中,市教育局积极与代表委员沟通交流,通过电话答复、上门面复、邀请实地调研等方式,不断提升办理质量,满意率、见面率、办结率均为100%。
二、建议提案吸收采纳情况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针对付景龙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建设的建议》、郭梅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尹娜委员提出的《关于发挥“心理咨询”的桥梁和作用 保障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的建议》、海沫委员提出的《关于关爱和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建议》、周立新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刘静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等建议,我局通过新建中心、开通热线、出台文件、落实筛查、医教结合、优创活动、专项督查等系列措施,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护航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一是加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全省首个功能完善、常态运转的市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建成覆盖全市、校家医协同、大中小学贯通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15所市(区)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全部建成使用,全市学校心理辅导室配备率100%并每日定期开放。二是建强专业队伍。组建由18名高校、医院专业人才组成的“智库”专家团队,参与并指导全市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优化学校心理教师配备,全市各中小学校专兼职心理教师配备率100%。三是优创心理咨询路径。开通“24小时学生心理关爱热线”(87-525-525),用谐音“我爱我”唤起学生关注,在全市校园张贴热线求助海报,确保热线知晓率100%。专职心理咨询师24小时在线值守,遴选82名中小学一线优秀心理教师“以干代培”志愿轮岗,对异常和危机来电实行同步倾听、评估、一键预警上报,第一时间实施危机干预。
校园食品安全和食堂管理一直是委员们关注的热点。针对李军委员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学生饮用奶供应、提升学生奶品质的建议》、孙鸿昌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中小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建议》、张克兴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城内义务教育学校食堂建设与管理的建议》等建议,我局不断加强学校食堂建设,积极探索学校配餐新模式,建立“食堂+配餐”服务新样态,着力解决家长的急难愁盼问题。一是加强学校食堂建设,发挥食堂供餐主渠道作用。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济南市中心城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实施意见》(济政办发[2018]24号)中的“新建学校统一配套学生集中就餐场所,已建学校应加快配套完善集中就餐场所”的要求,对新建学校根据学生就餐需求统一配建食堂,对现有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改扩建食堂或配餐场所,着力提升学校食堂供餐服务供给能力和保障水平。二是探索学校配餐新模式,建立学生午餐服务新样态。立足于更好地保障学生在校就餐需求,指导区县积极探索学校配餐新模式,在主城区布局建设10所中央厨房,遴选优质学校配餐企业73家,为全市507所学校28.93万名学生提供配餐服务,改变了传统午间配餐散点化、作坊式、低质高价的运营状况,逐步实现配餐服务的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立科学、营养、健康、有益的学生午餐服务新样态,真正地让学生暖心、家长放心、群众满意。三是织密织牢安全网络,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指导区县、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源头管控,全面完成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公布查看方式。同时,加强监督检查,依托网格化管理组织开展日常监管,实现“学校日自查、网格周互查、区县双周查、市级月抽查”,聘请第三方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进行检查评估,实现食品安全检查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闭环管理。联合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定期开展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召开联席会议,进行信息通报、形势会商和风险交流,筑牢学校食品安全的“铜墙铁壁”。
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是代表委员的重要关切。针对杨凌雁代表提出的《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意见建议》、张军娟代表提出的《关于完善产业就业协同联动机制的建议》、李佳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招聘乱象治理力度,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的提案》、叶玲代表提出的《关于在济南建立人才分类库 促进企业与人才精准对接的提案》、李慧《关于推动养老服务配套发展的建议》等提案,我局根据全市产业发展需求、人才需求及市校融合发展实际情况,持续完善市校融合发展顶层设计,鼓励通过订单班、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形式,助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一是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鼓励引导驻济高校围绕我市产业发展需求、人才发展需求,通过与企业深化合作,建设产业急需特色专业、举办特色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定期选派教师入驻企业,了解企业用工实际,结合企业需要调整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学科建设、进行课程编制、实习实训指导等工作,培养行业急需人才。二是优化院校学科专业体系。聚集济南四大主导产业不断优化调整产业急需学科专业,定岗、定向培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需人才。目前已支持高校相关专业项目44个,支持资金3015万元,支持高校新增、优化、调整专业110个。。全市9所高水平中职学校65个专业点联合高职院校举办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教育,5所市属高职院校8个专业点与本科高校联合开展“3+2”分段贯通培养。三是全力促进大学生就业。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广泛发动学术资源和校友资源,多渠道主动联系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服务;全力聚合政府、企业、职业院产三方资源,广泛开展学生就业政策分享推介、岗位推介等活动;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高校毕业生就业行动;引导高校合理设置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2024年开展就业指导服务21637人次。组织招聘会共368场次,参与企业共14931家,共提供249582个就业岗位,有22019人签订了就业(意向)协议。近三年,职业院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济南市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已成为支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产业迈向中高端、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重要支撑。
三、办理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组织统筹,健全交办机制。以“零差错、零延误” 为核心标准,制定专项办理工作方案,通过召开专题部署会议,明确“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限”要求,确保责任落地。对收到的提案建议及时完成登记编号,明确责任领导与承办处室,编制《提案建议分工表》,并结合年度工作实际,下发《关于认真做好2025年度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与《2025年提案建议办理工作明白纸》,实现“统一编号、承办明确、时限清晰、要求具体”的标准化交办,为办理工作筑牢组织基础。
二是聚焦办理质量,完善分级督办体系。严格区分办理时段明确时限要求,会议期间交办的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均按上级时限要求提前办结;闭会期间提出的建议、提案,在交办后3个月内完成办理。将提案建议办理纳入督查督办重点范畴,建立动态工作台账,定期梳理办理进展并通报整体情况。通过“邮件提醒、电话催办、挂牌督办”的多元化督办模式,同步跟踪代表委员对答复的满意度,确保面复率、满意率均达100%,实现“按时办结、优质办结”双重目标。
三是深化沟通协作,构建闭环沟通与公开机制。构建与代表委员“全过程、深层次、多样化”的沟通联络闭环,严格落实“办理前主动联系、办理中实时沟通、办理后及时反馈”流程。对市领导有明确批示的提案建议及市人大、政协确定的重点建议、提案,实行“逐件面复”;对其他常规提案建议,优先采取“先面复后书面答复”方式,面复形式涵盖电话沟通、邀请座谈、登门汇报、实地调研等。同时规范后续管理:各承办单位按规定格式向代表委员寄送书面答复函,按时在系统完成网上填报,并依法依规做好办理结果公开工作,提升办理透明度。
四是立足长效治理,推动问题解决与政策优化。定期对代表委员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归纳,聚焦其中的重点、热点问题开展深入调查研究,通过“集中力量办理、举一反三推进”的方式,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政策制定环节,坚持“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相结合,主动吸收采纳代表委员的合理意见建议,进一步提升政策的针对性、可操作性,推动提案建议办理成果向治理效能转化。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切实围绕代表、委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优化服务、积极作为,力求每一件建议、提案“落地有声”、落地见效,为“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贡献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