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11370100004188661G/2025-00242 组配分类: 效果评估
- 成文日期: 2025-07-23 发布日期: 2025-07-24
- 发布机构: 济南市教育局
- 标题: 关于对《济南市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和《济南市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的后评估报告
- 发文字号:
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济南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了《济南市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与《济南市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两份方案旨在全面提升学校体育与美育工作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深入了解方案实施效果,特开展此次后评估工作,系统梳理经验,精准定位问题,为后续政策优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评估工作开展情况
(一)评估方案制定
评估方案秉持科学性、全面性、客观性原则,围绕方案目标、任务与举措,构建系统评估指标体系。针对体育工作,从体育课程教学、学生体质健康、师资队伍建设、体育赛事组织、场地设施保障等维度细化指标;美育工作则聚焦美育课程实施、学生艺术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美育品牌建设等方面设置评估要点。明确各指标权重,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方式,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反映方案实施全貌。
(二)评估人员组成
组建多元专业评估团队,涵盖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市区县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人员、一线体育与美育骨干教师。专家学者凭借深厚理论知识与丰富研究经验,把控评估方向;教育行政人员熟悉政策制定背景与实施路径,提供政策解读与执行反馈;一线教师带来教学实践一手信息。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人员,深入教学一线,各方优势互补,提升评估专业性与可信度。
(三)评估方式方法
1.文件查阅与数据分析。全面收集各区县教体局、中小学校相关文件资料,如教学计划、课程表、师资档案、经费账目、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艺术素质测评成绩等。
2.实地调研走访。随机抽取不同区域、类型学校实地考察,查看体育美育场地设施、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开展情况。
3.问卷调查与访谈。面向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发放问卷,广泛收集对体育美育工作满意度、意见建议。
4.专家评审。邀请省内外知名体育、美育教育专家组成评审组,依据专业标准参与学校体育美育过程性工作进行评审和指导,提供权威专业意见,为方案实施过程提供理论指引。
(三)合法性评估
1.政策依据吻合度
两份方案严格遵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的通知》的相关要求,在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等方面与国家省市政策保持高度一致等,体现了济南市严格落实国家政策。
2.制定程序合规性
方案制定过程中广泛征求了教育专家、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意见,符合《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中关于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的程序要求。评估过程中未发现违反法律法规的条款,政策主体权限明确,内容未超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职能范围。
3.权利义务平衡性
方案在规定学校体育美育工作责任的同时,明确了政府在经费投入、师资配备等方面的保障义务,如“加大体育教师招聘力度”“设立(乡村)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专项资金”,兼顾了行政机关与教育主体的权利义务平衡,未出现权责失衡问题。
(四)合理性评估
1.目标设定科学性
体育工作目标聚焦“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不少于 1.5 小时”“熟练掌握 1 项运动技能”,美育工作目标明确“高水平学生艺术团三年发展规划”,目标设定符合济南市中小学美育工作发展规律,与济南市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
从实施成效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稳中有升、艺术素质测评成绩提升,证明目标具有可实现性。
2.措施设计针对性
针对师资短缺问题,提出“政府购买服务”“聘用退役运动员兼职”等创新举措,在实施中有效充实了体育美育教师队伍。
针对课程同质化问题,鼓励“济南剪纸、鲁绣等民俗与体育融合课程”“地方戏曲、民间工艺等美育课程”,体现了地域特色与学科融合的针对性设计。
3.资源配置合理性
财政投入方面,要求“持续加大对学校体育美育经费投入”“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但区域间资源分配仍存在不均衡现象(如城乡学校场地设施差异),需在后续优化中重点关注。
社会资源整合方面,与体育、文旅部门合作 “提供场馆资源共享”“挖掘本地特色资源”,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
(五)可操作性评估
1.实施流程明晰
方案对体育美育课程设置、师资建设、评价改革等均明确了具体实施路径,如体育教学采用 “必修+选修” 课程超市模式,美育实施“教会、勤练、常展”教学目标,流程清晰,便于学校落地执行。
2.保障机制健全
建立系列保障机制,如体育美育教师“严禁转岗、混岗”“保障教师待遇”,为政策实施提供了制度支撑。
但部分学校存在“体育器材陈旧、美育教具缺乏”问题,反映出基层执行中保障措施的落实力度有待加强。
3.量化指标可测
体育工作设定“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体质健康测试指标”等量化标准,美育工作明确“艺术素质测评成绩”“市级高水平学生艺术团”等可测性指标,便于过程监控与效果评估。
(五)协调性评估
1.部门协同有效
教育部门与体育、文旅部门在资源共享上开展合作,但跨部门协作的常态化机制仍需完善,例如社会场馆资源共享的具体对接流程有待细化。
2.政策衔接连贯
与济南市“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中“五育并举”要求相衔接,体育美育评价改革与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同步推进,政策体系具有连贯性。
校内“阳光体育班级联赛”“艺术展演”等活动与校外实践形成联动,如“鼓励学生参加校外美育活动”,体现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协调性。
3.区域推进均衡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加强区域统筹,优化资源配置”,但评估发现城乡、校际体育美育发展差距仍然存在(如农村学校师资短缺问题更突出),需在后续政策中强化区域均衡发展的协调机制。
二、收集意见建议情况
(一)管理对象意见建议
学生层面。多数学生对体育美育课程兴趣浓厚,期望增加课程种类与实践机会,如开设攀岩、射箭等新兴体育项目,陶艺、动漫设计等特色美育课程。希望体育赛事、艺术展演组织更灵活多样,降低参与门槛,让更多同学参与。部分学生反映体育美育作业与评价方式单一,缺乏个性化,影响积极性。
教师层面。体育美育教师普遍希望加强专业培训,拓宽知识面,提升教学技能,尤其是新兴项目与跨学科教学培训。呼吁完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制度,增加体育美育教学成果在评定中权重,认可教师付出。部分教师提出教学资源不足,如体育器材陈旧、美育教具缺乏,影响教学质量。
家长层面。家长逐渐重视孩子体育美育发展,支持学校工作。建议学校加强家校沟通,开展体育美育亲子活动,分享教育方法,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部分家长担忧体育美育纳入升学考试加重孩子学业负担,期望合理设置考试内容与评价标准。
(二)相关部门意见建议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强调加强区域统筹,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校际体育美育发展差距。建议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定期对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督查指导,确保政策落实到位。鼓励学校与社会资源合作,丰富体育美育教学形式与内容。
财政资金支持方面。各学校应持续加大对学校体育美育经费投入,进一步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学校体育美育建设。
体育、文旅相关部门。体育、文旅部门将进一步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为学校提供专业指导、赛事展演平台、场馆资源共享等支持。建议学校挖掘本地体育、文化特色资源,融入教学,打造地方品牌。
三、文件实施情况
(一)《济南市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实施情况
1.相关举措
体育教学改革。统筹安排学校体育课,设置“必修+选修”课程超市,采用“走班选课+班级授课”等形式,逐步增加体育课时,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不少于1.5小时,完善“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 +跨学科主题学习”体育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至少熟练掌握 1 项运动技能。
师资队伍提升。加大体育教师招聘力度,严禁转岗、混岗。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聘用退役运动员兼职等解决师资短缺。
体育品牌建设。在全国首创最美主场、周中主客场制,让比赛回归校园,将学生放在赛场(舞台)中央,鼓励师生现场观看,在比赛(展演)间隙开展特色文化展演。
体育评价改革。改进初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办法,采用 “运动参与+体质健康测试+运动技能测试”方式,完善学校与政府评价考核机制。
2.实施成效
课程教学革新。体育课课时基本保障,校本课程丰富多样,如部分学校引入济南剪纸、鲁绣等民俗与体育融合课程。教学方法创新,借助线上平台提升课堂趣味性,学生参与度提高。
学生体质健康改善。连续年度体质健康监测显示,学生体能指标稳中有升,近视率增速放缓,肥胖率初步控制。课余锻炼习惯逐渐养成,校园运动氛围浓厚。
师资队伍建设加强。通过多种渠道充实体育教师队伍,教师培训体系完善,教学能力显著提升,在各类教学比赛中屡获佳绩。
体育赛事蓬勃发展。“最美主场”、周中主客场赛制,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各级体育竞赛赛事影响力持续扩大,参赛队伍与人数增加。校内体育节常态化,学生竞技与团队协作能力显著提升。
2023 年,学校体育赛事规模、参与度与竞技水平创历史新高,斩获女足世界冠军、亚运会 3 金、男子小排球和三人篮球全国冠军等多项荣誉,学青会获 8 枚奖牌,初中男篮夺全省冠军,阳光体育大课间评比获奖率全省第一,校园足球典型经验获上级关注。2024 年,组织市级赛事 63 项 3000 余场次,参赛学生超 7 万人次,获全国冠军 32 个、省级冠军 90 个,2549 支运动队实现 “校校有队、周周有赛”。校园足球尤为突出,组织752 场比赛,获5项全国冠军,获批2个国家级试点区,成绩全国领先。
3.下一步打算
实施体质强健行动。统筹校园体育活动一体化设计,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强化教学监管。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定期视导。规范运动队管理,聘请专业教练指导,提升活动质量。
健全家校共育。举办家长讲座、亲子运动会,搭建数字化沟通平台,转变家长观念,实现家校联动。
(二)《济南市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实施情况
1.相关举措
美育课程实施。保障各学段美育课程课时,丰富课程内容,增加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美育课程占比。落实“教会、勤练、常展”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
学生艺术素质提升。完善艺术素质测评体系,定期测评。鼓励学生参加校外美育活动,提升艺术素养。
师资队伍建设。加大美育教师招聘,优化师生比。加强教师培训,畅通职称晋升渠道。
美育品牌建设。创建市级美育特色学校、高水平学生艺术团,打造特色项目与活动品牌,扩大美育影响力。
2.实施成效
课程建设成效初显。多数学校美育课时充足,课程内容多元,如引入地方戏曲、民间工艺等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美育素养进步。艺术素质测评成绩提升,掌握艺术特长学生增多,课余艺术创作、表演热情高涨。
师资队伍充实。通过招聘、交流轮岗等增加美育教师数量,培训体系完善,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双提升。
美育品牌亮点突出。省级、市级高水平学生艺术团建设成果显著,“最美舞台”品牌影响力扩大,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展演活动常态化。
设施资源改善。各区县加大投入,新建美育场地,更新器材,整合社会资源,场馆免费开放,课后服务多元。
2023 年,组织开展第19届中小学班级文化艺术节活动,做到全员参与、全覆盖,市级8场展演亮点纷呈,6个省级、177个市级高水平艺术团引领发展,17 名音乐教师获省基本功展评全能一等奖,泉城教师合唱团夺全省一等奖。2024 年,组织开展第20届中小学班级文化艺术节活动,美育浸润行动深入推进,培育346个市级高水平艺术团,3245 个艺术社团覆盖中小学。第20届文化艺术节举办13场市级展演,参展作品900余件。省第八届艺术展演中,获优秀创作奖25个、一等奖73件,数量居全省第一,29 件作品推荐至教育部参评,占全省三分之一以上,3个艺术展演节目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第八届中小学艺术现场展演。
3.下一步打算
强化区域均衡。设立美育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师资引进、场地建设投入,督促落实师资配备计划。
夯实教学监管。完善美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定期督查。规范社团管理,聘请专业人士指导。
四、结论
济南市《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实施以来,在学校体育与美育工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课程教学优化、学生素质提升、师资队伍加强、品牌建设初显。为学校体育和美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建议继续执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