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11370100004188661G/2025-00234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济南市教育局组配分类: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发布日期:2025-06-30成文日期:2025-06-30
标题
关于济南文化传承扎根从少儿群体着力的建议提案者
孙露政协提案领域
科教文卫体承办单位
市教育局答复时间
2025-06-30答复内容
您提出的“关于济南文化传承扎根从少儿群体着力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济南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信念坚定、内心充盈、品行良好、人格健全”为育人目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注重济南特色文化传承,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强化课程育人,夯实育人实效。我们创新实施“双贯通”思政课改革,深化融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入挖掘各门学科中蕴含的济南文化教育资源,统筹地方和校本课程,实现学科之间、课堂内外互补共育。例如,济南市汇波小学深入挖掘泉城地域特色,紧紧围绕着“大明湖”这一极具特色的泉城风物,沿着“物、器、道”三个层面进行课程开发,形成“明湖印象”课程结构体系,建立起“明湖印象”课程群,获评山东省优秀校本课程案例。在课程实施中,孩子们游明湖、溯变迁,访古迹、咏名士,探成因、开童蒙;湖畔、园内、廊下...遍布孩子们学习的足迹;芙蓉街、曲水亭、护城河...闪动孩子们探访的身影。孩子们在系统的课程学习中,看见流芳百世的济南名士,感受到这座城的厚重和卓越,实现了对泉城的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又如,槐荫区礼乐初级中学开发的《黄河上的桥》成功入选山东省黄河特色校本课程,并连续多年组织学生以“黄河远足”的形式,到黄河大坝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以家乡为傲、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深厚情感。
二、做实实践育人,拓宽育人路径。我们深化融合“知识育人和实践育人”,创造性地建构了传承红色基因、建设法治中国、弘扬优秀文化、增强自觉自信、提升生命价值、共建生态文明、感知科技创新、热爱美丽家乡8个教学主题100个实践教学基地。我们在章丘三涧溪村、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浪潮集团、山东省党史陈列馆等9个基地同时开展了8类不同主题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现场会,打造出有现实性和感染力的“行走的思政课”。我们选树了一批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育英中学等9所学校被认定为山东省首批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济南一中邓恩铭广场被授予山东省首座校内党性教育基地。我们打造了一批红色研学基地、红色研学线路,印制“济南市中小学研学基地地图”,发布红色线路4条,莱芜战役纪念馆、济南革命烈士陵园、大峰山现场教学基地、山东铁路博物馆入选山东省青少年红色研学基地重点推介名单。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育人水平。一方面成立全市“立德树人双领军团队”,遴选一批思政课优秀教师协同参与研究,带头变革、先行探索,形成了“双贯通”改革的“先锋队”和“急行军”。同时,健全完善“校本研修+专家引领”的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不断推出思政课教学比赛、思政人物选树等评选评优活动,以赛促学,以研促改,激励着全市思政课教师积极投身于思政课改革创新之中。目前,全市思政课教师学段衔接意识和能力普遍增强,457名教师获得不同形式、不同级别的奖励,教师主动开展实践教学探索,在行走的社会大课堂中讲出“信仰味和感染力”。另一方面,坚持“引进来”,启动与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打造“追光 大思政课”节目,遴选济南有关专家学者、模范人物、行业精英等作为思政主讲人,实现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
四、注重家校共育,凝聚育人合力。我们发挥学校与家庭联系紧密的独特优势,指导各学校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访、校园开放日等家校沟通机制,加强对家庭教育的专业支持,指导家长把济南文化传承融入家庭教育。我们开展生活德育家庭实践活动,践行内容包括建起“养机场”,力行“众厨芳”,潜心“上书房”,推动做实生活德育,促进学生成长。我们发挥团组织、少先队的作用,组织家长和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敬老院等地,开展关爱抗战老兵、义务劳动等志愿服务活动。
下一步,我们将强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进一步加大对济南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力度,加强校地合作,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构建起“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全环境立德树人体系。
再次感谢您对济南教育工作的支持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