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11370100004188661G/2025-00199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济南市教育局组配分类: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发布日期:2025-05-20成文日期:2025-05-20
标题
关于发挥高校创新资源优势,促进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者
辛公明政协提案领域
科教文卫体承办单位
市教育局答复时间
2025-05-20答复内容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发挥高校创新资源优势,促进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提出的意见建议非常中肯,符合实际。科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创新火种的播撒;不仅是课堂的延展,更是育人模式的变革;不仅是力耕当下的事业,更是静待花开的希望。面对习近平总书记“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时代要求,济南市坚持把科学教育作为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引擎,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工作机制等五项创新,不断改革探索,初步形成了“全市域推进、全学段贯通、全学科融合”的发展特色。重点做好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创新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
市委、市政府成立“科学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印发《科学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确定40项重点任务,专业化、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工作落实。全市建成8个科学教育引领区、148所科学教育引领校,组建89个“城乡科学教育联盟”,每个引领区给予100万元,每所引领校给予20万元专项经费,推动“强区带动弱区”“强校带动弱校”,形成了全市域统筹推进、“点面开花”的科学教育发展格局。
二、着力创新共享共赢的资源配置
济南市有52所驻地高校,在山东省内数量最多。我们实施“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建立市教育局发榜提出需求——高校揭榜给出解决方案——专家评议确定项目立项的“揭榜挂帅制”。拨款5000余万元,与山东大学等5所高校开展科学教育合作。同时,充分利用济南市1000余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20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5家“中科系”科研院所,采取校外导师制、科学副校长等方式,指导中小学校开展科学教育。出资2000余万元,与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合作,在14所中小学校建设“量子科学实验室”,开展量子普及教育。此外,深化“校企合作”,由政府出资和企业捐资相结合,建设区域科学教育基地,投资4000余万元,建成2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示范中心”,每学年免费服务中小学生10余万人次。我们还结合家校社“教联体”,汇集全市154处免费的科学教育资源,发布《济南市科学教育资源地图》,用好“社会大课堂”。
三、着力创新贯通衔接的育人模式
一是深化幼小、小初衔接。发布幼小衔接、小初衔接《指导手册》,从身心、生活、社交、学习4个维度,对学生提出指导意见。幼、小、初相邻年级开展同科学主题、不同层次内容的科学探究。二是探索中学阶段贯通。济南市32所初、高中学校开展创新潜质学生“对口直升班”,27所高中面向全市初中开展“推荐生”试点培养,23所高中设立“科技创新班”等特色班,强化高中对初中的学科指导,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培养全面科学素养。三是探索“双高”联合育人。利用高校资源,为高中课程开发、师资培养、学科教学提供支持,让高中有创新潜质和研究能力的学生进入真实的实验场景,参与科研课题。去年,济南中学生获得全国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13枚金牌、23枚银牌、7枚铜牌,获奖数量全省第一,物理学科包揽全省金牌。
四、着力创新灵活融合的教学范式
一是研发科学教育课程。制定《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建设指导手册》,指导中小学校,开发带有济南本地特色的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命科学等校本课程4299门,参与学生80.2万人次;去年,开展科学类课后服务6869节,参与学生181.1万人次。二是推进“新课堂”教学改革。承接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化实施科学教育分科课程试点”,在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开展跨学科学习。组建1个市级、15个区级、45个校级“跨学科融合教研组”,制定《中小学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指南》《中小学科学实验和探究实践教学手册》,指导中小学“上好一堂科学课”“上好一堂实验课”。三是完善科学教育评价体系。委托陕西师大胡卫平教授团队,制定《科学教育质量监测办法》及评价体系,今年4月,开展了首轮评估。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践行实验区先行先试、改革攻坚的责任,积极采纳您的建议,发挥好高校科研创新平台优势,开展中小学科学教育实践基地,丰富高水平科学教育基地建设;邀请高校专家和优秀青年老师更多参与科学教育工作,让中小学生有更多机会近身体会科学家精神和教育家精神;吸引高校大学生更多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活动,可以就近组织或者专题组织;通过多样化的活动组织和多类型的基地建设,吸引更多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参与到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工作中来。
请您继续关心、支持教育工作,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帮助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