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11370100004188661G/2025-00212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济南市教育局组配分类: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发布日期:2025-05-12成文日期:2025-05-12
标题
关于集聚资源做强济南市属高职教育的建议提案者
周敬政协提案领域
科教文卫体承办单位
市教育局答复时间
2025-05-12答复内容
您提出的“关于集聚资源做强济南市属高职教育的建议”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职业教育的关心和支持。现结合市教育局工作实际,将您建议内容答复如下:
近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济南职业教育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目标,立足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一体两翼”为重点,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改革,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我市获评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2021年、2023年两次被省政府评为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市。
一、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推进办学能力提升。一是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支持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提质升级,为济南职业学院、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新增建设用地共1000余亩,投入建设资金近30亿元。2021—2023年,全市职业教育财政性经费累计投入118.07亿元(三年分别为36.16亿元、38.75亿元、43.16亿元),年均增长9.25%,其中,高等职业学校62.68亿元,年均增长9.37%。二是不断强化专业建设。聚集济南四大主导产业不断优化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共设置279个专业点,在校学生10.6万人,为支持产业迈向中高端、支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储备。扎实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和特色化专业建设,全市共投入资金1.4个亿支持智能制造、有色金属、文物修复等优势专业发展。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扎实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和认定工作,每年安排资金150万元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每年安排资金500万元,在市属公办职业院校设置100个教学岗位,实施“能工巧匠进校园”计划,实现教学队伍多元化。
二、聚焦深化人才培养,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一是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全方位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全市9所高水平中职学校65个专业点联合高职院校举办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教育,5所市属高职院校8个专业点与本科高校联合开展“3+2”分段贯通培养。二是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市属各高校扎实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高校毕业生就业行动,我市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中,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已成为支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产业迈向中高端、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重要支撑。三是育人水平不断提升。系统构建了以市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龙头,与省、国家和世界职业技能大赛相衔接的竞赛体系,2024年市属职业院校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32项,其中,济南职业学院获奖总数全省第1名(8项),金奖数量(2项)与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滨州职业学院并列全省第1名,济南护理职业学院获金奖、银奖各1项,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三、聚焦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力。一是持续推进校企合作。牵头组建16个产教融合共同体、8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其中,济南职业学院牵头组建的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教联合体被评为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并入选教育部2024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牵头组建的7个产教联合体入围省级产教联合体,数量位居全省首位。市属6所高校共建设14个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其中,3个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二是牵头成立省会经济圈产教联合体。组织省会经济圈7个地市教育、发改等部门以及有关高校、企业代表召开了联合体的成立大会,发布了职业教育研究专项项目和数智化产教融合实践促进项目,公布了首批14个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和技术攻关平台,组织高职、中职学校代表与头部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签约,为省会经济圈各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资源共享、合作共融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三是不断扩大交流合作。市属高职院校与美国、芬兰、德国等国的高等院校举办7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揭牌成立4所班·墨学院,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组团出海。济南职业学院史丹顿岛国际学院获2024年来华留学生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认证,职教出海案例入选“2024走向世界中国职业教育方案——共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合作成果”优秀案例。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深入研究吸纳您所提建议,不断促进市属高等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
一、着力夯实发展根基。持续推进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力争高职院校办学条件达标率达到100%,围绕7个省级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实施“特色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市属高职院校升格职业本科大学,争创新一轮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努力打造同类院校标杆。
二、建强省会经济圈产教联合体。优化融合省会经济圈职教资源,发挥好省会经济圈产教联合体作用,建设一批运行顺畅、服务精准、贡献突出的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一批校企合作技术攻关平台,搭建一个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打造省会经济圈职教大讲堂产教对话等一批职教品牌。
三、积极探索“两翼”驱动运行模式。加强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采取行业指导、校企牵头、多元参与、实体化运行的模式,重点加强国家级、省级产教联合体建设。大力推动职教联盟“出海”,加强与德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地区组织的交流合作,举办一批示范性国际交流项目。
四、强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依据济南市人才工作“双30条”集中组织引才行动,支持高校从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企业选聘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同时,继续组织“双师型”教师培训,开展跨校交流、联合教研等,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师资力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