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11370100004188661G/2025-00062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济南市教育局组配分类: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 发布日期:2025-04-01成文日期:2025-04-01
标题
关于我市加强‘市校、产教’融合,培养高层次工程紧缺人才的建议建议者
韩勃人大建议领域
社会管理和法制建设承办单位
市教育局答复时间
2025-04-01答复内容
您提出的“关于我市加强‘市校、产教’融合,培养高层次工程紧缺人才的建议”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的建议。针对您提出的“济南市联合驻济高校建设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平台,构建有组织育人机制”,市教育局会同市科技局等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结合工作实际,答复如下。
近年来,济南市高度重视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等工作,先后出台《关于促进驻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深化市校融合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济南市深化市校融合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2025版)》等相关支持政策,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通过项目化形式支持驻济高校围绕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工作。
自2022年以来,市教育局依托山东大学等近40所高校,实施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工程项目317个,安排资金2.7亿余元;市科技局立项支持项目373个,安排资金3.1亿余元。据不完全统计,仅教育部门支持项目共计培养契合我市产业发展需求的学生7.08万人,引进市外高层次人才991人,新增授权专利3947件,279项科技成果在我市实现转化,孵化企业425家,吸引高校校友在济开办企业近100家。2024年,根据市委统一工作安排,市教育局选聘100名企业优秀人才到山东大学等9所驻济高校担任产业教授(导师),截至目前,累计推荐、吸引优秀毕业生到派出单位就业198人,联合开展科技、人才项目申报116项,引导高校科研成果在派出单位转化53项,共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47个,打通了高校、企业联合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立交桥”。
特别是《济南市深化市校融合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2025版)》,第一条即为“支持校院企联合培养高层次产业急需人才”,明确提出“鼓励高校联合科研院所、企业争取省级研究生专项计划,共同培养服务产业发展的工程硕博士等高层次人才,按照硕士6000元/生、博士1万元/生给予高校一次性经费补助”,将支持标准提高了一倍。2024年,市教育局将贵校联合山东能源集团、国网山东分公司、空天信息大学等合作单位共建的“服务济南市高质量发展的有组织育人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与实践”纳入第三批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工程项目支持范围,安排资金200万元。
您在议案中提出的“构建产学研有组织育人机制”“建设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平台”“加强资金和人才支持”等3条具体建议,尤其是建议山东大学与济南市在起步区共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以“地方主责、市校共建”,实行实体法人机构,起步区给予场地、资金支持,市校遴选专职人员负责运行管理,瞄准绿色科技等新兴产业,打造“面向济南、辐射全省”的卓越工程人才引育新高地,对培养高层次工程紧缺人才、助推起步区加快崛起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我们将积极协调济南新旧动能转化起步区管委会、市科技局等部门深入学习研究,结合落实教育部年度工作要点和部门工作实际做好消化、吸收,下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落实好现行“高校20条”政策,支持驻济高校围绕济南市重大发展战略和重点产业发展需求,联合企业园区、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等共同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高能级平台共建、高价值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
二是持续抓好产业教授(导师)和科技副职的选聘管理,切实发挥沟通高校、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在产业急需人才培养、行业共性技术攻关、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等方面尽快产出一批高质量成果。
三是深入推进“关注行业、研究产业、服务企业”的工作方法,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引育,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努力为我市打造一支专业水平领先、创新活力强劲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四是实施“揭榜挂帅”,鼓励企业和院所搭伙攻关,由企业发布技术攻关需求,高校团队揭榜后联合企业工程师共同研发,学生深度参与,形成“真题真做”培养闭环,充分激发创新创造的活力与动力。
再次感谢您对济南市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工作的支持,希望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济南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济南市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