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11370100004188661G/2025-00073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济南市教育局组配分类: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 发布日期:2025-03-07成文日期:2025-03-07
标题
关于在中小学加强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的建议建议者
陈学刚人大建议领域
社会管理和法制建设承办单位
市教育局答复时间
2025-03-07答复内容
您提出的“关于在中小学加强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济南市教育事业的深切关注和宝贵建议!正如您建议中所言“掌握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已不再是专业领域的‘专属技能’,而是一种面向全体公民的基础素养。”您结合当前技术发展趋势,立足基础教育实际,提出的建议对我市推动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近年来,济南市将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深入开展“数智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工作进展与成效。
一是夯实基础支撑,优化教育环境。我市已建成覆盖全市的教育城域网络,全市中小学数字校园达标率100%,为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奠定坚实基础。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市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互联网+教育”大生态,开通市县校三级教研共同体、名师工作室等特色空间3592个,全市累计开通网络学习空间390余万个,实现了“一人一空间、空间体系通”。同时,建成济南数字教研中心和济南数字资源智作中心,汇聚全学段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利用大数据更好的赋能因材施教、精准教学。去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期间,央视《新闻直播间》还以《山东济南:数字化智能评价为学生成长“画像”》为题,对我市做法进行了报道。
二是整合资源体系,强化实践能力。成立济南市人工智能教育示范中心,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打造专业化实践基地,为师生提供科普实践、师资培训、赛事指导等全方位支持。目前已在历下区、市中区、高新区建成三个占地共6664㎡的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天桥区、长清区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正在建设中,累计参观学生近万人次。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开发,指导中小学校结合区域优势与办学特色,开发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智能制造、创客教育等特色校本课程4299门,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去年我市入选首批国家级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济南实验高级中学入选教育部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学校名单,天桥区启动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建设,充分发挥出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提升数字素养,激发创新活力。我们一直高度重视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工作,每年举办“科技节”“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等,秉持“以赛促用”的理念,组织广大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评选展示活动,持续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成效,在今年第二十六届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我们面向小学组和初中组新增AIGC专项活动,旨在引导中小学生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学生进行绘本创作、歌曲创编和研究性论文撰写,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提升其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每年常态化开展全市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培训和教育系统管理人员数字化领导力提升培训,坚持“以培促学”,并加大乡村教师参训比例,切实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水平及数字技术应用能力。
在您的建议中,您立足全局,从课程资源、师资培训、交流推广、城乡均衡等方面为我市深化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了重要参考。在今年召开的全市教育数字化工作部署会议上,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及实践”。未来,济南市教育局将持续推进以人工智能为驱动的教育教学创新,强化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环境资源和课程建设,继续多环节发力,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工作走深走实。
一是加强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建设,坚持应用为王,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市级教育资源平台,深化平台的全域应用试点,大力推动集成互通,完善人工智能教育资源供给格局。建成用好济南市“三个课堂”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弥补教育领域中存在的教师水平差距和地区差距,特别是偏远地区和教育资源匮乏的地方,利用“三个课堂”平台向农村及薄弱学校输送人工智能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与优质均衡。
二是持续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水平,开展人工智能师资培训指导,常态化开展专题研修,提升教师技术应用与课程设计能力,引入专业力量,联合高校、企业组建专家指导团队,充分发挥领域专家作用进行针对性指导。组织开展各类人工智能比赛活动,通过线上评选和线下展示相结合,扩大人工智能教育覆盖面和受益面。组织开展济南市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课题申报工作,通过设立专栏、专题宣传等融媒宣传方式,提升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与覆盖范围,为师生发展、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治理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是营造人工智能教育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类公众号、官网等新媒体矩阵,开展全方位、多角度人工智能宣传教育,大力宣传人工智能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素养提升等方面的典型案例,进一步发挥辐射引导效应。
四是强化网络安全保障,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大模型技术还处于发展期,仍缺乏有效监管,存在技术风险、信息泄露风险、虚假信息风险等,需持续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加强网络安全专题培训,为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教育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