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11370100004188661G/2025-00098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济南市教育局组配分类: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 发布日期:2025-03-31成文日期:2025-03-31

标题

关于切实推动经典诵读实现孩子整全人格教育

建议者

徐国红

人大建议领域

社会管理和法制建设

承办单位

市教育局

答复时间

2025-03-31

答复内容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切实推动经典诵读实现孩子整全人格教育”的建议收悉,您的建议专业、务实、有针对性,提出的建议对我市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综合分析您的建议内容,主要集中在:当前教育困境、深化家庭教育、全环境立德树人、引领诵读经典新风尚等,针对这些建议,我们高度重视,积极融入我们的工作推进中,提升协同育人水平。

您在建议里提到:当前,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在不同程度上困扰于教育,表现在孩子的学习动力不足没有主动性,家长焦虑于学生的成绩却找不到解决办法,学校老师发现孩子难管难教……等。如您所说:“要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就要给学生整全的教育,注重孩子性情的涵养、品德的培育和智慧的熏陶启迪。”

为切实将您的建议落到实处,现重点从两个方面进行回复:

一、关于深化家庭教育,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建设

家庭教育是人类从出生开始接受时间最早,受教育时间最长的教育,对于孩童身心成长、性格养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市始终把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聚焦国家政策导向及现状与问题,通过实质性的“联责任、联资源、联空间”,构建了市级统筹、覆盖城乡的人力、财力、物力协调发展的制度体系及机制体系,打造泉城学子“学习生活圈”。

(一)顶层设计、系统架构,强化互联创生的协同共建。济南市将家校社协同育人定位于发挥学校的引领作用、家庭的基础作用、社区的平台作用,在全市范围内推进“泉家共成长”系统工程,组建包含科研人员、教育管理人员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开发团队,用好网络、社区、有关部门、驻地高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专门服务平台,创新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模式。

(二)制度先行、示范引领,完善科学导向的政策联动。市教育局联合以山东师范大学为主的驻济高校专家,合力完成了《济南市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组织高校教师、社会资源,联合编制了“济南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建设与管理标准”,以市政府“教育强化民生改善保障”重点项目为抓手,按“标准”建成1000所家长学校,遴选“百所家长学校示范校”,并投入市本级资金500万进行培育。

(三)平台支撑、整体推进,推进专业支持的资源共享。建设并用好“泉家共成长”家庭教育掌上服务平台、《泉城家庭教育报》融媒体平台和济南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三个平台”,向家长提供多主题、广覆盖、情境化微课程。搭建支持阅读资源平台,用好社会科教资源,广泛开展中小学生科普活动,为全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提供支持。

(四)点面结合、力求实效,提升育人品牌的多维互联。强化市级统筹、区县推进、家校联动的公益化资源供给,推进全市形成“重点突出、各具特色、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协同育人工作格局。市中区23个部门、17个街道办事处与中小学幼儿园实现深度协同,扩大学生“成长圈”。槐荫区打造“家住槐荫 育见成长”教联体,有效整合辖区特色教育资源,家庭教育讲师、指导师1500余人巡回走进街道社区;高新区全环境立德树人“三引导”行动,在全区各学段和社会各领域全面推进,教育文体部开发了5大类共10门精品假期课程,开发4类社会资源库,开展“伙伴+”学生成长共同体活动,建设7882个线下学生成长共同体,4.6万余名学生受益,破解假期看护难题。

(五)畅通渠道,全面深化心理健康各项工作。一是畅通学生、家长求助渠道,开通“专业强”“速应答”“影响广”的全省首个24小时心理热线87-525-525。聘请专职心理咨询师24小时在线值守,遴选84名中小学一线优秀心理教师跟岗轮值,邀请驻济高校心理专家案例督导,支持和帮助众多困难家庭和高危学生渡过难关。二是聚焦亲子冲突、学业压力、电子产品依赖等问题,开发“吾心你好”精品心理微课和家庭教育直播课,为学生、家长群体面对真实困境提出专业指导。针对反映集中的亲子冲突、情绪管理、人际困扰等问题,邀请高校、医疗专家常态化地举办“家长课堂”“心理讲座”“专家论坛”等公益性心理活动。针对10类重点关注的学生发布《孩子有这10种情形,父母、老师要小心再小心》科普文章,提出危机事件解决办法和策略。三是针对家长们普遍存在对高危学生“就医难”“病耻感”等情况,建立济南市“医教结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中心,与省精神卫生中心在咨询、干预、筛查、康复指导等方面开展合作,实施“重点关注学生一体化干预指导”项目,选派医疗心理专家进校园,对重点关注学生及家庭开展“一对一”援助,帮助重点关注学生家庭创造有助于学生康复一致性、稳定性和支持性家庭环境。

二、关于中小学生经典阅读促进工作

(一)创树一个品牌特色,筑牢“泉悦读”铸魂根基

自2001年起,济南市连续14年在市、区县两级联动举办“书香泉城”全民阅读节。2023年,济南市教育局联合济南市委宣传部等八部门共同发布了《济南市中小学“泉悦读”读书工程实施方案》,启动新时代“泉悦读”读书工程,营造良好的校园阅读环境,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也让学生爱上阅读,涵养品格。

(二)实施三项激励计划,激活“泉悦读”育人动能

学校建在“图书馆”,教室就是“阅览室”。今天,走进济南学校,都会被校园浓厚的书香氛围感染。氛围有了,如果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泉悦读”读书工程,便是以学生阅读“小切口”写好素质教育“大文章”的重要举措。

一是开展“十百千万”榜样人物选树行动。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五大阅读群体定位,开展“十百千万”榜样人物选树行动,营造领导重视、统筹推进、具体组织的良好氛围,推进形成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良好氛围。

二是施行“书香环境”校园班级建设行动。将书香校园建设纳入学校建设与发展整体规划,面向中小学校开展“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学生喜爱的图书馆”建设活动,创新读书载体,完善长效机制,助力青少年打造处处可读、时时能读的良好环境。

三是促进“书香家庭”读书风尚营造行动。为充分发挥家庭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作用,开展“书香飘万家”活动,将书籍的阅读体验与家庭成员的互动紧密结合,建设50家亲子阅读基地,通过精心策划“读·立”家庭沉浸式阅读盛会、图书馆亲子夜读等特色活动,构建多角度、全方位的阅读新生态。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结合您的建议,今后将从以下两项重点方面深化和改进工作:

(一)持续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

一是聚焦协同机制,完善管理规范。完善市级统筹、区县推进、学校组织、家庭为主的公益化调整机制,着力解决工作推进中的机制痛点。

二是聚焦薄弱环节,推进指导内容科学化。进一步深入推进《纲要》和两个《标准》的落地实施,深入推进家校沟通问题调处机制建设,畅通家长需求反馈渠道,打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监护联盟。加强校际优质资源共享,提升家庭教育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大力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构建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三是创新服务形式,鼓励指导模式多样化。一方面加大对内容研发的支持力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家庭教育指导和家风建设中去,既要做好家庭教育理论专业研究,也要做好家庭教育课程产品研发,降低家庭教育学习门槛。

四是聚焦资源统筹,加强指导服务精准化。持续做好“泉家共成长”工程品牌建设,统筹社会资源投入,因地制宜抓好班主任等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重点人群,对薄弱学校强化针对性指导;做好过程性工作质量和效果监测,及时总结复盘,针对新问题及时研判,总结新经验强化提升,不断探索加强指导服务精准化。

(二)推进六项读书工程,夯实“泉悦读”树人柱梁

一是实施优美环境提升工程。从基础建设、专业队伍建设、资源优化配置、采购流程管理以及资源高效利用等多个维度,全面加大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力度。推动完善一批馆藏资源丰富、数智融合、服务便捷、彰显特色的最美图书馆。

二是实施资源服务扩增工程。大力推进“泉城书房”建设,用好社会科教资源,广泛开展校园科普读书行动。积极推进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与“泉民悦读”公益数字阅读平台的广泛应用,通过智能化图书推荐、个性化读书服务及社交化阅读模式等数字服务,构建覆盖全市的青少年阅读推广网络。

三是实施阅读课程建设工程。读书活动要走向深入,除了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还将青少年学生读书与教育教学相结合,重视沉浸式阅读,加强学生阅读指导,着力打造“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家庭+社会”的阅读生态圈,实现阅读的全时段覆盖和全场域融合。市教育局、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等联合推出青少年公益阅读品牌——“泉·悦·读名师公益讲堂”,将阅读活动纳入课后服务,组织一线骨干教师深入图书馆,围绕学生必读图书,采取基础通读、专题研讨、对照分析、跨界融合等形式,引导青少年与经典作品进行深度对话与思维碰撞。

四是实施主题活动拓展工程。遵循青少年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入践行“大阅读观”理念,整合优化活动资源,丰富活动载体形式,创新打造“走读济南·阅见泉城”、音“阅”诗验室、闭馆音“阅”秀、绘剧场等沉浸式阅读推广活动,将旅游、音乐、戏剧、表演等元素融入阅读,以剧情化、沉浸式形式重新解读经典作品中蕴含的智慧与哲思。

五是实施博览群书激励工程。因地因校制宜建立常态化交流分享机制,邀请科学家、企业家、文学家、艺术家、大国工匠等榜样人物分享阅读心得和成长故事,激励学生勤读书多实践。充分发挥数字化支撑作用,扩展优质数字阅读资源。

六是学思践悟品鉴工程。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与开展红色教育、科学探究、实践体验、志愿服务等紧密结合起来。以中小学课本或经典名著为线索,找寻泉城不同地方的文学印记,走近文化古迹、实地实景讲故事、身临其境受教育,触摸历史、感知文化,让陈列在泉城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从古今文学经典中品读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您继续对我市教育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家校社携手共育未来,让教育的美好可见可感

吸收采纳情况

解决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