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11370100004188661G/2025-00176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济南市教育局组配分类: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发布日期:2025-03-28成文日期:2025-03-28

标题

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加强产品和应用场景开发

提案者

马晓乐

政协提案领域

科教文卫体

承办单位

市教育局

答复时间

2025-03-28

答复内容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加强产品和应用场景开发”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济南市教育事业的深切关注和宝贵建议!当今时代,教育数字化成为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与深化已成为教育变革的焦点。您结合当前技术发展趋势,立足教育创新实际,提出的建议对我市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近年来,济南市将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深入开展“数智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工作进展与成效。

一是夯实基础支撑,优化教育环境。我市已建成覆盖全市的教育城域网络,全市中小学数字校园达标率100%,为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奠定坚实基础。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市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互联网+教育”大生态,开通市县校三级教研共同体、名师工作室等特色空间3592个,全市累计开通网络学习空间390余万个,实现了“一人一空间、空间体系通”。同时,建成济南数字教研中心和济南数字资源智作中心,汇聚全学段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利用大数据更好的赋能因材施教、精准教学。去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期间,央视《新闻直播间》还以《山东济南:数字化智能评价为学生成长“画像”》为题,对我市做法进行了报道。

二是整合资源体系,强化实践能力。成立济南市人工智能教育示范中心,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打造专业化实践基地,为师生提供科普实践、师资培训、赛事指导等全方位支持。目前已在历下区、市中区、高新区建成三个占地共6664㎡的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天桥区、长清区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正在建设中,累计参观学生近万人次。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开发,指导中小学校结合区域优势与办学特色,开发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智能制造、创客教育等特色校本课程4299门,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去年我市入选首批国家级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济南实验高级中学入选教育部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学校名单,天桥区启动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建设,充分发挥出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提升数字素养,激发创新活力。我们一直高度重视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工作,每年举办“科技节”“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等,秉持“以赛促用”的理念,组织广大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评选展示活动,持续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成效,在今年第二十六届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我们面向小学组和初中组新增AIGC专项活动,旨在引导中小学生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学生进行绘本创作、歌曲创编和研究性论文撰写,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提升其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每年常态化开展全市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培训和教育系统管理人员数字化领导力提升培训,坚持“以培促学”,并加大乡村教师参训比例,切实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水平及数字技术应用能力。

正如您提案中所言“人工智能在教育环境营造、教学资源生成、智能学习支持、学习数据分析和循证智慧反馈等环节中革新了教育教学、教育组织与教育治理范式”,随着人工智能逐步渗透至教育领域,也为教学创新和人才培养带来新机遇。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分析,提供个性化学业诊断和辅导,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扮演智慧助手的角色,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全流程收集、分析和挖掘教与学数据,为教育部门提供精准、科学的教育决策依据。

您针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不同阶段提出的建议紧扣时代发展趋势,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和实践价值。下一步,我们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与研究,提升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和覆盖范围。

一是深化课程体系研究,打造大中小一体化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分类明确不同学段的内容要求,推动中小学校通过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校本课程等多种方式开展数字教育;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技能基础课程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高校全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以及人工智能跨学科学习。

二是打造一流“人工智能+”学科专业体系。鼓励有关高校开设“人工智能+其他专业”的双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建立健全符合人工智能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深化科产教协同育人,提升高等教育在AI社会普及和新质生产力等方面的作用。

三是赋能终身教育学习体系。强化政府、学校、社会三方联动,鼓励高校面向企业、行业开展“人工智能+”素质能力提升非学历培训,依托“泉城科普”专栏账号,向公众发布新颖权威的人工智能科普资源,实现科普内容跨媒体、跨终端传播,构建全民终身学习激励机制,激励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吸收采纳情况

解决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