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联播

济南市天桥区:打造家校社育人同心圆 推进家庭教育进社区

发布日期: 2025-02-08 浏览次数: 字体:[ ]

济南市天桥区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家庭教育促进法》为指引,结合区域随迁子女众多的现状,以“五个结合”高效统筹各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校,打造家校社“三位一体”的育人同心圆,推动家庭教育进社区,助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发展。

一、线上与线下结合,拓宽共育路径

一是成立线下指导站,满足居民需求。引导14个街道成立家庭教育服务指导站,指导站面向社会聘任站长、招聘讲师,入选人员以志愿者身份为社区家庭教育提供服务,既有针对不同人群的0-3岁新手父母课堂、老年人的隔代养育等,也有针对不同难点的青春期养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沙龙等,居民参与度较高。二是建立线上E桥通,拓展受益群体。建立“社区教育网——E桥通”,将指导站活动同步到线上平台,开启线上线下同步服务模式。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灵活可选,吸引力强,各指导站的线上短视频平均阅读量达数十万人次。已连续举办三届国庆“红色故事会”,每次都有近千个家庭参与互动,切实传递爱党、爱国、爱社区、爱家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普适与个性结合,提升共育效能

一是做好课程分类,力求按需可选。创新性地将社区内的家庭根据学习能力分为“学习型、互助型和支持型”三大类,并匹配打造分阶课程。以科学先进的育儿理念和适度的方向引领为主的高阶课程匹配学习型家庭,以育儿方法习得和相关案例分析为主的中阶课程匹配互助型家庭,以定期沟通、个案指导为主的初阶课程匹配支持型家庭。二是跟进指导帮扶,着力补齐短板。学习型家庭能清楚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鼓励其自主发展。互助型家庭以榜样引领和抱团取暖为主,鼓励彼此输出赋能。支持型家庭以解决育儿问题为导向,建立“一家一案”,指导师定期上门送学送教,确保家长学以致用,有效改善现状。

三、活动与课程结合,丰富共育内容

一是差异化、多维度的活动组织。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将原有的大主题拆分成一个个独立的小主题活动,包括专题式沙龙、分时段读书会、常态化专家名师讲堂等,既有专业的家庭教育理论,也有实用的居民沟通之道、家庭矛盾化解个案指导等,带动了全员参与,营造了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二是专业化、成体系的课程设计。指导站深入社区走访调研,并依据居民需求不断优选课程内容、优化授课模式。课程体系涵盖父母育子课程、祖父母家教课程、指导师专业课程等;从授课方式看,有线上讲座类课程、线下辅导类课程、入户跟进式课程;从课程内容看,有家庭关系类课程、青少年心理类课程、教育策略类课程等;从课程梯度看,有入门级答疑解惑课程、进阶版理论通识课程、专业版专题领域课程。社区居民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从课程菜单中进行选择,打造与自身情况高度匹配的专属课程单。目前,济南市天桥区已累计开发30多个主题的课程资料,能满足不同年龄和知识层次社区居民的线上线下学习需求。

四、规范与提升结合,强化共育保障

一是规范运行机制。“家校社共育”项目经费采取预算制,由社区教育项目组把控,第三方服务承接方进行交付,实报实销。每次活动前提交活动方案、各模块项目组负责人、制作邀约海报并进行群内接龙、活动现场进行安全管理,活动后由社区居民对活动进行评价,采取匿名打分、问卷提问等形式及时评估效果,居民满意度超过99.8%,项目过程及方案留存保管。二是凝练共育模式。本着“可复制、可推行、可持续”的思路,凝练共育项目整体推进“五步法”,即测评诊断、普及推广、干预介入、入户指导、跟进陪护,制定主题活动效度评价“五标准”,含开场标准、授课标准、结束标准、成效检验标准、材料收集标准。按流程操作,按标准组织,确保项目的规范有序推进,以及课程的优质高效积累。

五、成绩与成果并重,凸显共育成效

“家校社共育”项目丰富了区域“一圈一环一链”全环境立德树人体系和“全周期”教育体系。自推进以来,涵养了由相关专业人士和优秀家长组成的种子指导师50余人,引领形成了10余个专业志愿服务队。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吸引了更多中青年居民参与其中,同时,区域家庭矛盾,以及青少年离家出走、家长酗酒暴力等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济南市天桥区教育和体育局)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