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联播

济南市市中区:以集团化办学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发布日期: 2025-01-27 浏览次数: 字体:[ ]

济南市市中区为切实解决义务教育发展城乡间、校际间不均衡问题,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十年来,市中区集团化办学改革以“起步早、全覆盖、动力足、效果好”为显著特征在全市推广,获评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典型案例,入围教育部“中国教育这十年”典型经验资源库,产生了积极效应。

一、逐步改革,实现全面覆盖

2013年以来,市中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办好每一所学校 育好每一个孩子”为行动目标,以“做实、做大、做强、做活”四步走战略,在全国首先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100%全覆盖,探索出教育集团、特色联盟以及集团链带动全区学校共同发展的实践路径,成功实现了师资、管理、课程等教育资源的深度共享,实现了“新建校办一所成一所、薄弱校改一所强一所、城郊校抓一点带一片”的基础教育全域优质目标。先后有南京、兰州、海口等40多个地市教育考察团莅临市中考察,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新闻媒体报道。

二、不断实践,创新办学模式

一是高点定位推进集团化办学制度设计。在集团化办学的基础夯实期,市中区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的集团化办学工作领导小组,开创了以集团化促进学校提升的可行路径。二是全域覆盖激活集团化办学主体动力。在集团化办学快速拓展期,全区打造4个“城区+城郊”的集团链,实现集团化办学100%全域覆盖,成为全国首个达到此目标的区县。三是生态优化推动集团化办学持续孵化。在集团化办学顶层优化期,市中区着力推进集团校深度融合和聚能裂变,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打造了更多优质领航学校。四是项目促进集团化办学持续提质。在集团化办学整合蜕变期,市中区发布《关于深化集团化办学“双引四驱”机制改革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意见》,建立“党建+理事会”组织引领机制,持续提升教育集团发展活力。

三、深化落实,打通发展壁垒

一是打破长期以来阻碍教育发展的“两堵墙”。第一堵墙是校长头脑中“单打独斗”的“理念墙”。校长开始思考如何打开大门办好整个集团。另一堵墙是学校之间“泾渭分明、互不往来”的“资源墙”。破解了人、财、物流动的机制障碍,呈现出资源配置新格局。二是创新全市首个教育集团党建管理模式。建立完善“六联式”集团党委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集团理事会在集团化办学中的组织功能和主导作用,形成以共同愿景为核心、以制度体系为框架、以规则程序为纽带的集团运行机制。三是让每一所学校焕发生机。全区16所老城区学校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化解了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23所农村中小学逐步成为城郊学校优质升级的样本,成功探索出了义务教育全域优质的发展道路。

四、成效凸显,擦亮区域品牌

实施集团化办学以来,城郊学校或薄弱学校跨越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向城区学校看齐。一是集团化办学显著提升了市中教育社会满意度。根据调研,全区小学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总体满意度为99%。二是集团化办学成功构建起了区域优质学校集群。把更多群众家门口的学校办成了好学校。除了一大批老牌名校之外,一大批新建优质校脱颖而出。现在,有了以育秀中学为代表的“小区里的名校”,以罗而小学为代表的 “村里的名校”,让群众看到了市中促公平、惠民生、办教育的诚心和决心,打造出“北强、中优、南拓、西进”的区域优质学校集群。三是集团化办学显著扩大了市中教育品牌辐射度。市中区集团化办学改革经验在全市推广,成为济南教育的一个品牌,2023年作为全国首批十个地区发起成立了“全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联盟”。创新打造全市首个K15+教育联盟品牌,涵盖“幼—小—初—高”四个学段,聚焦基础教育全学段“贯通式”发展和特长型人才“一体化”培养的路径探索,着力打造以“资源共享、人资共通、课程共建、人才共培”为特色的区域教育联盟创新形式。进一步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济南市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