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11370100004188661G/2024-00349 组配分类: 济教发字
- 成文日期: 2024-06-05 发布日期: 2024-06-05
- 发布机构: 济南市教育局 统一编号:
- 标题: 济南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济南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2024—2026年)行动计划(试行)》的通知
- 发文字号: 济教发〔2024〕8号 有效性: 有效
各区县教体局,直属各学校(事业单位),机关各处室:
《济南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2024—2026年)行动计划(试行)》(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已经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行动计划》所确定重点工作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案以汇编形式印发,务请严格抓好贯彻落实。
济南市教育局
2024年6月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济南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2024—2026年)
行动计划(试行)
为深入贯彻教育强国战略,发挥教育对全市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率先探索具有济南特色的教育高质量发展道路,努力打造区域教育发展新的增长极,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实现新突破,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走在前、开新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着力固本强基,提质扩优;着力改革创新,激发活力;着力破除壁垒,融合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助力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行动目标
围绕“建设具有济南特色的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的总体目标,坚持先行先试、重点突破、攻坚克难,力争经过三年努力,有效破解制约济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教育创新活力不断激发,“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更加完善,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扩增,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5%以上,优质幼儿园覆盖面(在优质园就读幼儿占比)达到85%以上,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100%,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达标率达到100%,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率达到100%,教育对强省会建设的贡献度不断提高,更加公平、更有温度、更具活力、更高品质的济南教育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实施“凝心铸魂、先锋队伍”引领行动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总目标,按照“一年抓强基、两年强引领、三年促赋能,凝心铸魂和管党治党贯穿始终”的思路,重点开展“五基双化”“五力双全”“五域双高”建设,推进凝心铸魂、强基提质、引领提升、融合赋能、清廉护航五大工程,到2026年,全市各学校(单位)党的建设显著增强,学校党组织领导力、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建与业务高度融合,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加紧密,不断引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实施“立德润心”健全人格培育行动
扎实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以推进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德育理念、课程、内容、方法、队伍、评价改革。持续深化“双贯通”思政课改革,打造一批形式活泼、感染力强的思政“金课”。聚力深化学科德育,凝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育人合力。全面优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实施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提升育人内在质量。深入实施班主任育人关键能力提升行动,全面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深化生活德育“家庭三个践行”,完善“泉家共成长”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到2026年,构建起主题突出、内容完善、学段贯通、方法专业、资源共享、实效鲜明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德育改革标志性成果,着力培育“信念坚定、内心充盈、品行良好、人格健全”的泉城学子,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实施学生体质强健、美育浸润行动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要求,树牢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体强身、以美润心,深化体育美育教学改革,完善面向人人的体育比赛和艺术展演机制,畅通优秀艺术体育人才成长上升通道,全面提升济南学子身体素质和审美素养。深入推进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积极争取部、省、市共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高水平综合改革试点区,力争用三年时间新建1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2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点区县、100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培育不少于300个市级高水平艺术团、200所市级体育美育特色学校,健全“校校有队,项项有团,周周有赛、人人参与”的校园体育美育新样态。到2026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继续全省领先,艺术素养更加丰盈,“最美主场(舞台)”泉城品牌育人效应凸显,体育美育名师(名教练)、名校、名社团大量涌现,逐步形成“市区(县)多品牌、学校多特色、班级多项目、学生多技能”的校园体育美育新面貌。
(四)实施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行动
高标准制定出台济南市建设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各项推进机制。实施科学教育提质计划,鼓励各区县、各中小学校先行先试,充分发挥驻济高校、科研院所、市级以上实验室、科技场馆、科技企业等的资源优势,探索科学教育实施有效途径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建成一批科学教育引领区、引领校,搭建一批有影响力的科学教育交流平台,输出一批高质量科学教育课程。到2026年,在全国率先完成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任务,发挥协同组组长单位作用,东中西部协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科学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课程资源开发、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式变革、教育评价改革、场所场景构建、社会力量整合等重点领域,形成具有济南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五)实施中小学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行动
依托济南市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登峰计划”共育基地项目,鼓励试点普通高中学校及若干义务教育学段学校先行先试,开展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学段间一体化培养实验,不断完善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机制。发挥省、市级特色高中和学科基地作用,建立由高校教授、学科带头人、专家学者组成的导师队伍,在选苗育苗、师资培养、专业教研等方面重心前移,逐步打破区域限制和学段壁垒,建立和完善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纵向衔接、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横向整合的长效机制。到2026年,基本形成政府主导、整体规划、分级管理、试点先行、协同推进的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格局。
(六)实施“两创”评估推进行动
以“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以下统称县)”督导评估为抓手,按照系统谋划、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的县域城乡一体化思维,推动各区县聚焦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等关键短板弱项,实施资源配置、集团化办学、强镇筑基、优质学校、教师成长、普惠扩容等重点工程,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显著提升。到2026年,力争60%以上区县通过国家级验收,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优育”“学有优教”,初步建立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七)实施职业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跃升行动
实施高水平院校建设计划,深入推进高职“双高”学校和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争创中职“双优”学校。推进“特色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技能人才需求。实施济南职教联盟出海计划,建设“班·墨学院”,打造一批对外合作品牌项目。牵头组建省会经济圈产教联合体,打造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协同推进人才培养、职业培训、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积极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服务支撑能力,到2026年基本建成产教深度融合、职普双向融通、类型教育特色鲜明的省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服务强省会建设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八)实施市校融合发展行动
深化市校融合,以落实《关于发挥驻济高校资源优势推动济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十二条措施(试行)》为主线,支持驻济高校与我市中小学校在学生贯通培养、教师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教育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济南大中小学一体发展。引导驻济高校围绕济南市重点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人才动能。以六所部属师范高校为突破口,不断拓展高校“朋友圈”,引进更多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助推济南强省会建设。到2026年,推动驻济高校与我市各类学校实施合作项目20个以上,大中小学融合发展局面不断巩固,支持市校融合发展项目不低于200个,驻济高校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高,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合作机制更加顺畅。
(九)实施全学段“新课堂”创新行动
以“新课堂”项目为统领,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深度研究课堂结构要素,在遵循教学规律与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运用新课标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设计,借助适切的教育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水平,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助推核心素养有效落地,助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通过年轻教师教研共同体团体赋能、校本教研质量提升工程、市区校三级教研体系构建、数字未来学校建设项目等路径,到2026年,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技能硬的青年学科骨干教师队伍,评选认定一批市级青年学科中心组成员,创生一批具有鲜明济南特色的“新课堂”品牌研究成果。
(十)实施“数智”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
大力发展数字教育,以教育教学需求为牵引,发挥“112”教育数字化工作体系引领作用,挖掘数据要素核心价值,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济南数字教研中心和济南数字资源智作中心作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着力建设济南数字未来学校。到2026年,基本达到“筑牢全场景数字转型基础、构建教育新基建创新体系、塑强教育供给侧改革动能”的目标,形成“育人过程智慧化、教学管理智能化、教育服务精准化”的智慧教育新生态。
(十一)实施济南教育对外开放高水平发展行动
统筹高水平“引进来”和“走出去”,加强人文交流,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引进多国别(区域)课程项目,拓展人才培养方式。加大优秀中小学外籍教师引进力度,常态开展“问道尼山”“情系香江(濠江)”济港澳学生双向研学,在济开办外籍及港澳台学生“中华文化体验营”。巩固和发展一批国(境)外友好学校关系,到2026年,新缔结济港澳友好学校15个,建成200所“对外开放窗口学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及招收国际学生学校(幼儿园)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中外课程融合建设成果显著,积极打造“泉交流”济南教育对外开放新品牌。
(十二)实施教育家型名师名校长培养行动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持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四大行动”,健全名师名校长“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体系,完善“用名师培育名师”“以制度管理名师”“用任务驱动名师”三大机制,统筹实施名师优秀管理者“四大工程”,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教师成长环境,到2026年,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独特教学风格、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名师名校长,以强师培养助推教育强市建设。
(十三)实施教育设施配置优化提升行动
适应人口变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前瞻研判教育资源需求变化,建立“市级主导、区县主体、学年为限”的县域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变化监测预警机制。按照“城区扩容、乡镇集聚、片区优化”的思路,修编《济南市2019—2030年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实施配套教育设施提优提效、办学能力锻长补短、公办高中扩容提质增位三大工程。优化育人环境,打造温馨校园,开展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及科学教育多维教育空间建设,构建生命活力迸发的新场域。到2026年,与学龄人口变动相适应的城乡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供给机制更加完善,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扩增,育人环境显著提升,实现更高水平的“幼有优育”“学有优教”,夯实济南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石。
(十四)实施全市学校安全治本攻坚行动
深入实施学校大安全体系建设,全面深化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坚持部门联动、标本兼治,进一步完善安全责任体系、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全方位防控体系,研发各学段各类别学校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强学校安全专业化队伍,提升安全监管数智化水平,到2026年,培养学校安全内部专家200名,校园安全基础防范持续动态达到“四个100%”,各级各类学校安全风险评估100%达标,学校安全体系更加健全,安全基础支撑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治理效能更加高效,以高水平安全护航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领导机制,成立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定期对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调度,研究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难点、堵点,强化对各行动计划的统筹谋划、系统指导和协调推进。
(二)科学制定具体推进方案。各责任领导牵头,相关处室(单位)负责,研究制定各项行动的推进实施方案,列出任务清单,明确具体推进措施、实施路径,确保各项行动有目标、有举措、有支撑、有成效。
(三)强化支持保障。把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重点工作,确保资金优先保障、政策优先倾斜。充分发挥奖补资金的激励撬动作用,提高市级以上奖补资金使用绩效,确保优先保障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工程、重大项目资金投入。
(四)强化督导检查。坚持调查研究与跟踪调度相结合,采取实地调研、现场办公等形式,及时掌握工作推进情况,扎实有效推进问题解决。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年述职”机制和重点工作点评观摩制度,确保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五)营造良好发展氛围。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三年行动计划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及时总结推广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典型经验。主动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多渠道听取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意见建议,营造支持推动济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