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11370100004188661G/2024-00280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济南市教育局组配分类: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发布日期:2024-05-30成文日期:2024-05-30
标题
关于提高中小学学生科研素养的建议提案者
周伟家政协提案领域
科教文卫体承办单位
市教育局答复时间
2024-05-30答复内容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中小学学生科研素养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您的建议专业、务实、有针对性,提出的建议对我提高中小学学生科研素养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综合分析您的建议内容,主要表现在:应试教育磨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教育资源不足限制了学生科研素养的提升。评价体系单一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同时建议:聘用高校师资开展科研式教学。高校与中小学共建共享科研平台。扩宽中小学学生和老师的评价体系,增加科研成果等考核指标或途径。针对这些意见建议,我局高度重视,统筹研判,系统落实。结合我局的工作实际,答复如下:
一、 前期工作基础
济南市高度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通过“区域化推动科学教育、加大财政投入保障科学教育发展、推动国家课程的高水平实施、深化科学教育类校本课程建设、培优科学教育教师与教研队伍、构建科学教育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完善科学教育激励机制”七大举措,构建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体系。目前我市已经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针对您指出的在培养中小学学生科学精神与科学素养存在的问题,市教育局开展了以下相关工作。
(一)积极推进教育改革
1.推进教学方法改革。针对应试教育对学生创造性的影响,市教育局积极推广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减少机械记忆和重复训练,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提升教师科研素养。为提升教师的科研素养,市教育局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参与教科研培训、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并鼓励教师参与教科研项目,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3.改善教科研硬件条件。教育部门正在加大对中小学科研设施的投入,改善实验室和科研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科研实践环境。
4.完善教师科研评价。市教育局按照国家政策要求,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将教师的科研工作和学术成果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活动,提升科研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在大中小幼衔接贯通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市教育局推进大中小幼衔接贯通,积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实施基础教育全学段衔接“泉引桥”工程的指导意见(试行)》,实施幼小初高十五年“泉引桥”科学教育一体化工程。“引桥”取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搭建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衔接多种学习成果的全民终身学习立交桥”,意在关注青少年发展的连续性、知识的渐进性和环境的统一性,聚焦不同学段之间的科学衔接,搭“引桥”,缓“坡度”,助力身心平稳“过渡”;意在“不是灌输而入,而是引泉而出”,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济南市印发《发挥驻济高校资源优势推动济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十二条措施(试行)》的通知,组建基础教育课程研发专家库,将驻济高校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先进成果引入中小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推动中小学课堂内容优化、形式多样。支持驻济高校充分利用高精尖实验室等资源,借助科研人才智慧力量,有效指导中小学校开展科学教育工作,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深度学习、无边界学习提供支持和服务。培养打造省级高中学科基地6个,省级特色高中2所,3所高中学校在全省案例推广,20余所普通高中探索多样化特色化招生,满足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的需求。
如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实施十二年一贯制培养工程,打通小学、中学、大学贯通育人的全链条,研发“一核、三类、全贯通”拔尖创新人才课程体系,该体系包含“高原、山脉、山峰”三大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构建知识体系、夯实基础学科的学习宽度和广度;组建混龄学生团队和跨学科教师队伍,以课题为引领,以项目为载体,参与大学教授的课题研究,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形成一批学术成果,为国家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新生力量。长清大学城实验初级中学构建“小初高大一体化科技创新教育体系”,有效促进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
二、下步工作
(一)加强中小学科研式教学推广
1.制定科研式教学推广计划。明确推广目标、步骤和预期效果,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为中小学科研式教学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包括聘请大学科研人员的费用、实验设备和材料的采购等。
3.组织师资培训。针对中小学教师,开展科研式教学相关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科研素养和教学能力。
4.鼓励学校开展科研活动。鼓励中小学结合本校实际,开展多样化的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
(二)推动高校与中小学共建共享科研平台
1.建立合作机制。明确高校与中小学在共建共享科研平台中的职责和权益,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共享。高校向中小学提供实验设备、科研数据等技术支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3.组织实践活动。利用共建平台,组织中小学学生开展科学实验、创新实践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
4.加强交流互动。通过组织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加强高校与中小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三)扩宽中小学学生和老师的评价体系
1.制定科研成果评价标准。明确科研成果在中小学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和具体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2.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设立奖学金、科研基金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同时,对于在科研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3.完善科研管理和晋升机制。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和晋升机制,保障教师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加强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培训和指导,提升他们的科研素养和能力。
4.加强高校与中小学的合作。鼓励高校与中小学合作申报科研课题、指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等方式,加强双方的合作和交流。
总之,市教育局将积极响应上述建议,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中小学科研教学的发展和提升中小学生的科研素养。同时,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再次感谢您对教育事业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您继续对我市教育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家校社携手共育未来,让教育的美好可见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