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11370100004188661G/2024-00232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济南市教育局组配分类: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发布日期:2024-05-20成文日期:2024-05-20

标题

关于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提案者

丁一

政协提案领域

科教文卫体

承办单位

市教育局

答复时间

2024-05-20

答复内容

《关于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第1530522 号)提案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市职业教育的关心支持。现结合工作实际,将您建议答复如下:

我市是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2021年、2023年两次被省政府评为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市,平阴县、历下区、历城区先后被省政府评为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县、区。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目标,立足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以“一体两翼”(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重点,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改革,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升级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23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全省5项),3个项目入选教育部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全国150个),1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入围教育部首批产教联合体(全国28个),4个入围省级首批产教联合体(全省26个),数量均居全省首位。建有全国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个,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2个,“十四五”教育强国重点项目1个。2023年2月,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同志调研济南职业教育,对我市职业教育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新华社、央视和《人民日报》等先后4次大篇幅报道我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做法,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我市15分钟产教融合专题片,省委《今日信息》刊发我市校企联合育人的经验做法。“产教融合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案例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为全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典型案例。

一、主要做法

(一)聚力顶层设计,强化政策牵引。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全力构建我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包挂一所高校,市教育局党组多次组织召开会议研究职业教育发展工作,先后出台《济南市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济南市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工作方案》等20个在制度机制方面具有突破性的政策文件,构建起支撑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体系。2023年6月,启动《济南市产教研融合促进条例》立法调研,着力探讨解决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不高、校企合作机制不畅等问题。同时,将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扎实开展职业院校办学能力评估和规范办学专项行动,狠抓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作,通过市委巡察、政府专项督导、绩效审计等措施,形成市、区(县)、校三级联动工作格局。

(二)聚焦产教融合,深化人才培养。一是持续推进校企合作。联合500余家院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牵头组建15个产教融合共同体、5个市域产教联合体,6个项目入选省教育厅首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校企共建产业学院63个,5G综合应用实训基地等3个国家重点支持实训项目建成并交付使用,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达到49个,占全省的23.2%,数量位居全省首位。二是深入实施“双创”教育。探索实施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实践,组织黄炎培创新创业大赛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建立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载体15个,300余个大学生创业项目有效孵化;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是全省唯一入选的高职院校。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活动,先后到浪潮集团、比亚迪集团等龙头企业调研,积极为毕业生拓展就业岗位。指导市属各高校扎实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开展“选择济南共赢未来”高校毕业生就业行动,对特困生开展“一对一”帮扶,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重要支撑。三是育人水平不断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工匠大讲堂、技能大师进校园与思政工作相结合,强化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建设,打造匠心文化开发、传播高地,实施全环境育人,5所学校获省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学校,4名职教教师入围山东省优秀思政课教师,1169名学生获评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每年组织开展10个专业300余人市级“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设置100个教学岗位,实施“能工巧匠进校园”计划。2023年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12项;获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45项、银奖56项、铜奖81项,排名全省第一。国家级技能大赛成绩实现新突破,2023年获奖总数达到44项,其中一等奖达到16项,获奖总数和一等奖数量分别比2022年提高43.3%、100%。省级技能大赛高职组获奖114项,全省排名第一;中职组获奖87项,全省排名第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三)聚能创新发展,打造职教品牌。一是开展双元制制度创新。牵头成立黄河流域产教联盟和智能建造、医疗康养2个专业联盟,举办了5次高峰论坛,发布5个联盟运行机制,奏响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黄河大合唱”。率先在全省以市为单位,成立双元制职业教育创新联盟和11个工作室,“职业教育改革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案例”被山东省政府评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成果,作为最佳实践案例供各地学习借鉴。AHK-济南项目入选山东教育“品牌系列”,作为省内唯一学校项目入选全国“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二是推进办学能力提升。启动职业院校规范办学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实施规范办学七大行动,全面提升职业院校管理水平。制定下发《济南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考核实施方案》,强化了过程性管理。研究制定了《济南市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材选用管理,确保教材选用安全。狠抓办学条件达标工作,2023年独立设置中职学校达标率100%,高标准完成省里部署的80%达标任务。三是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持续推进3大“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建设,开发中泰英三国语言课程6门,与美国、芬兰相关企业、院校设立电梯工程技术专业“通力班”、国际化学前教育人才班,海右国际学院(泰国)项目入选第三批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举办对话泉城·中国(济南)国际商协会产业对话、黄河流域-湄公河区域产教融合项目对话、东南亚境外办学联盟会议,签署RCEP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合作协议,对外合作项目达到162个。

二、下步打算

一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服务保障政策体系。不断深化制度创新,建立健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加快《济南市产教融合促进条例》立法调研进程,制定立法规划,争取2—3年完成立法,通过立法解决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不高、校企合作机制不畅等问题,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二是大力加强职业院校内涵建设。重点建设济南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着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应用、药品食品、智慧供应链等省级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和23个省级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化专业。高标准完成全市5所第一批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评估验收,争取位居全省前列。组织全市9所中职学校稳步扩大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优化全市中职与高职“3+2”、中职与本科“3+4”、高职与本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三是深度推进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牵头组建省会经济圈产教联合体,协同省会经济圈职业院校、普通本科高校、大型企业共同组建一批产业学院。加强济南市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科创金融等5个国家、省市级产教联合体建设,开展示范性市域产教联合体和共同体评选,建立联合体、共同体年度评估机制,公布首批建设成果和评选典型案例。在济南职业学院、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校实施6个项目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

四是大力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能力。推进山东(济南)智能仿真公共实习实训基地、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新材料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等5个实训项目建设。依托东南亚职业教育境外办学联盟,鼓励职业院校广泛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办学。服务企业“走出去”,推动职业院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班·墨学院”,培养满足中资企业需求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企业国际化战略。积极组织和承办国家、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班主任大赛和教学能力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不断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质量水平。


吸收采纳情况

解决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