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11370100004188661G/2024-00135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济南市教育局组配分类: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 发布日期:2024-03-20成文日期:2024-03-20
标题
关于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促进学生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建议者
陈学刚人大建议领域
社会管理和法制建设承办单位
市教育局答复时间
2024-03-20答复内容
您好!
“关于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促进学生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结合工作实际,答复如下:
职教因产业而兴,产业因职教而旺。近年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为契机,持续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改革,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
一、有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力顶层设计,强化政策牵引。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全力构建我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先后出台《济南市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济南市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工作方案》等文件,积极构建支撑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体系。开展《济南市产教研融合促进条例》立法调研,着力探讨解决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不高、校企合作机制不畅等问题。同时,将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扎实开展职业院校办学能力评估和规范办学专项行动,狠抓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作,通过市委巡察、政府专项督导、绩效审计等措施,形成市、区(县)、校三级联动工作格局。
(二)聚焦产教融合,深化人才培养。一是持续推进校企合作。推动职业院校联合普通本科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组建15个产教融合共同体、5个市域产教联合体,6个项目入选山东省首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校企共建产业学院63个;我市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达到49个,占全省的23.2%,数量位居全省首位。二是实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努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活动,先后到浪潮集团、比亚迪集团等龙头企业调研,积极为毕业生拓展实习就业岗位。指导职业院校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完善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模式,持续开展“1+X”证书培训,突出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能力与资格并重。积极承办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现大赛成绩新突破,2023年国赛获奖总数达到44项,其中一等奖达到16项,获奖总数和一等奖数量分别比2022年提高43.3%、100%;省赛高职组获奖114项,全省排名第一;中职组获奖87项,全省排名第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三)聚焦办学质量,提升办学能力。启动职业院校规范办学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实施规范办学七大行动,全面提升职业院校管理水平。制定下发《济南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考核实施方案》,强化了过程性管理。研究制定了《济南市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材选用管理,确保教材选用安全。狠抓办学条件达标工作,制定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定期进行工作调度,2023年独立设置中职学校达标率为100%,高标准完成省里部署的80%达标任务。
(四)聚能创新发展,打造职教品牌。一是开展双元制制度创新。成立双元制职业教育创新联盟和11个工作室,“职业教育改革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案例被山东省政府评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作为最佳实践案例供各地学习借鉴。AHK-济南项目入选山东教育“品牌系列”,作为省内唯一学校项目入选全国“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二是深化对外交流合作。组织召开对话泉城·RCEP 数字贸易产教融合会议,立足济南市产业特点,抢抓RCEP签署的机遇,集聚各方资源和力量,与RCEP成员国政府教育机构、企业合力打造国际合作平台。持续推进“中文+职业技能”“汉语桥”国际推广基地建设,与美国和芬兰相关企业、院校设立电梯工程技术专业“通力班”、国际化学前教育人才班,促进了职教优质资源走向世界。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对于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市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学习研究并积极采纳,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一是落实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深入学习并落实新修订《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落实山东省教育厅等11部门“金融+财政+土地+信用”产教融合10条激励措施;开展《济南市产教研融合促进条例》立法调研,尽快形成立法草案,争取2年内完成相关立法程序。多部门协同联动,进一步打通校企合作堵点,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是深度推进产教融合。牵头组建省会经济圈产教联合体,协同省会经济圈职业院校、普通本科高校、大型企业共同组建一批产业学院。加强济南市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国家级产教联合体和济南市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济南市莱芜高新区等3个省级产教联合体建设,开展示范性市域产教联合体和共同体评选,建立联合体、共同体年度评估机制,公布首批建设成果和评选典型案例。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并认定一批“双师型”教师。依托济南市“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重点围绕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专业组织培训。落实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要求,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应先实践再上岗,公共基础课教师也应定期到企业进行考察、调研和学习,到企业实践人员重点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设置灵活的用人机制,采取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的方式,支持职业学校公开招聘行业企业业务骨干、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任教。
四是深化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推动院校积极申报教育部、山东省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集聚校企双方优势资源,共同打造集教育教学、生产实训、技术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产教融合项目实体;指导项目学校发挥办学优势和专业特长,对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需求,按照企业需要协同开发培训资源,根据企业运行特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种授课方式,面向企业在职员工开展入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和数字能力提升培训。
五是大力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山东(济南)智能仿真公共实习实训基地、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新材料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等5个实训项目建设。依托东南亚职业教育境外办学联盟,鼓励职业院校广泛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办学。服务企业“走出去”,推动职业院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班·墨学院”,培养满足中资企业需求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企业国际化战略。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教育的信任,对职业教育的关心和厚爱,我们将在您的鼓励下,一如既往的办好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