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11370100004188661G/2024-00130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济南市教育局组配分类: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 发布日期:2024-03-12成文日期:2024-03-12

标题

关于构建初高中一体化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议

建议者

张晓玲

人大建议领域

社会管理和法制建设

承办单位

市教育局

答复时间

2024-03-12

答复内容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初高中一体化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中央对科学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一体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基础教育既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要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育“双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近年来,市教育局、市科协等单位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以人为本,着重青少年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新时代、新条件下的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选拔新路径。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前期工作

(一)成功申报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

为落实中央关于科学教育的有关要求,2023年12月11日,教育部下发通知组织申报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市教育局上下高度重视,以“唯旗是夺”的决心抢抓机遇,局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成立专班,多次赴教育部汇报、沟通、争取;邀请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以及省市科协、驻济科研院所专家指导、论证,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申报,以全省第一的排名推荐至教育部,最终获评。我市全市域被确定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在全国300余个地级以上城市中,仅有16个市全市域确定为实验区;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仅有4个市(其余为深圳、杭州、哈尔滨)全市域确定为实验区,我市是其中唯一作为协作组组长的副省级城市,我市协作组成员中包含了北京市的区县。

(二)积极组织开展高校与中学的衔接活动

济南市科学技术协会充分利用高校与社会科学教育资源,实现校内校外同频共振。开展“双进”助力“双减”青少年科普素质提升专项行动,动员高校专家学者组建科普专家服务团到学校进行科普讲座,参与中小学课后服务活动,遴选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同时,积极推进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等与学校开展合作,让学校有机会借助社会科学教育资源丰富科学教育内容,创新科学教育组织形式,促进校内与校外的有效联动,切实提升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按照中国科协和省科协统一部署,按要求组织“高校科学营”、“英才计划”选拔等活动,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到高校、科研院所参与专业学习、课题研究等。助力学生全过程参与科研创新,丰富学生的课后活动,满足学生学科课堂外的科学探索与学习需要,确实培养一批学有所长的学生。

(三)为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

探索拟制了《济南市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实施方案》。计划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构建形成重点突出、学段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至2026年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政府主导、整体规划、分级管理、试点先行、协同推进的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格局。建立和完善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纵向衔接、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横向整合的长效机制,营造以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开放、包容的教育文化和社会氛围,促进拔尖创新后备人才脱颖而出、持续发展。

二、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结合您所提出的相关建议,我们将着力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初高中一体化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一是加强对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选拔。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水平,围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加强与市科协等单位联系,积极推动相关政策出台。

二是持续开展各类青少年科普活动。利用现有资源,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各类活动平台,通过活动,选拔出真正学有所长、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青少年科学苗子。

三是加强拔尖人才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具有学科竞赛辅导经验的教练员,探索高水平专家引进和自主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机制。重视教练员培养,完善教练员专业培养机制,加强梯队建设。通过组织到教育改革先行地区考察、参加全国高端学术活动、聘请全国优秀教练员交流指导等方式,促进教练员队伍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市教育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吸收采纳情况

解决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