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11370100004188661G/2024-00071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济南市教育局组配分类: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发布日期:2024-02-27成文日期:2024-02-27
标题
关于加强济南人才建设工作的建议提案者
秦厚明政协提案领域
科教文卫体承办单位
市教育局答复时间
2024-02-27答复内容
您提出的关于“ 关于加强济南人才建设工作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在打造吸引人才的软环境方面:一是在全省首创专门服务人才子女入学的“高层次人才子女定点储备校”,提高人才服务保障能力水平,已确定济南一中初中部、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山东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济南新航实验外国语学校、济南外国语学校小学部为人才子女定点储备校。2023年,济南一中初中部为54名高层次人才子女提供优质基础教育服务,济南外国语小学部为47名高层次人才子女提供优质基础教育服务。二是持续解决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需求。开辟“绿色通道”,坚持快速从优原则,对符合认定条件的人才随时予以对接和安排,截止到目前,已累计为25名高层次人才子女开辟“绿色通道”协调安置入学。对特别情况采取“一事一议”,2023年,累计为23名国防科技工业一线骨干人才子女协调安置入学。三是各区县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人才子女入学“定点储备校”,如天桥区文澜学校2023年为69名高层次人才子女安置入学。2023年,各区县累计为1249名高层次人才子女协调安置入学,受到为济南经济建设和城市的发展创业奉献的企业、科研院所、研究团队和广大人才的赞赏、欢迎和高度评价,也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2024年,建立健全人才子女入学网上申报渠道,进一步发挥好“高层次人才子女定点储备校”作用,提高人才服务保障能力水平,畅通入学“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子女入学申请即收即办。
在发挥高校引才和育才作用方面:通过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工程项目,支持驻济高校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切实发挥高校引才和育才主阵地作用。
2023年,组织山东大学等35所高校围绕市委市政府33项重点工作任务新申报项目344个,经组织专家现场考察、评审,确定6大类125个项目立项实施,其中支持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济南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等高水平大学项目63个,占立项项目总数的一半以上。
驻济高校新增ESI前1%学科3个,截至目前共有6个学科进入前1‰,60个学科进入前1%;新获批建设“811”学科建设项目11个,占全省55%;新获批建设省级现代产业学院6个,占全省24%;获批建设省级普通高等学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7个,占全省46.7%;获批建设省级未来技术学院2个,占全省22.2%;获批建设省级专业特色学院25个,占全省的41.0%。
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工程项目的牵引作用,支持驻济高校在服务强省会战略过程中,不断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人才引育水平,培养更多高层次、创新性、复合型人才。
在加强职业教育方面:一是不断提升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能力。2023年中职调整优化专业点11个,高职及本科调整优化专业点53个,构建了纵向贯通的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体系,对口贯通培养专业点总数达到117个。2023年高中阶段招生总数93916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包含技工学校)招生41490人,普通高中招生52426人,职普比为44:56,有1403名超过公办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高职新生中有1458名超过本科录取线,6970名高职毕业生升入本科。二是加强推进国际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持续推进3大“中文+职业技能”“汉语桥”国际推广基地建设,开发中泰英三国语言课程6门,与美国和芬兰相关企业、院校设立电梯工程技术专业“通力班”、国际化学前教育人才班,促进职教优质资源走向世界。举办2023对话泉城•RCEP数字贸易产教融合会议、东南亚职业教育境外办学联盟推进会议,启动中印尼“海右国际学院”项目,进一步推动了中印尼在职业教育、国际中文发展、来华留学生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全市对外合作项目达到162个。三是高质量承办各类技能大赛。2023年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全省共5项)、二等奖3项;获国家级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4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4项,取得历史最好成绩,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2024年,将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主动对接重大发展战略,优化专业设置,重点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高效农业、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域设置相关专业。积极开展“1+X证书”“双元制”制度创新探索,发挥省会软件技术、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产业优势,为济南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济南市教育局
2024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