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11370100004188661G/2024-00045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济南市教育局组配分类: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 发布日期:2024-02-20成文日期:2024-02-20
标题
关于生产一线工匠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建议建议者
刁统武人大建议领域
城市建设和管理承办单位
市教育局答复时间
2024-02-20答复内容
刁统武代表提出的“关于生产一线工匠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建议”收悉,现结合市教育局工作实际,对“推动校企合作,互培互践”有关建议内容答复如下:
一、有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坚持教育教学“三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打造校企深度合作、工学结合、协同培养的“双元”育人模式。到目前,共有18所院校开展双元制试点创新,并推动全市规范化以上职业院校广泛实施;大力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实习实训等方面全面探索,构建了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四方联动”,教学、科研、生产、管理“四环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了具有济南特色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本土化范例。《“双元制”职业教育改革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被山东省政府评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57项制度创新成果。
二是积极落实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第一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鲁教职函〔2023〕10号)有关工作要求,推动市属高职院校(包含驻济民办高校)联合有关企业参与项目,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推进校企开展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助力提升员工数字技能。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济南职业学院、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莱芜职业技术学院4所院校6个项目(涉及装备制造、能源动力、自动化、电子信息等专业领域)入选山东省首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其中济南职业学院、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所院校3个项目推荐至教育部。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完善双元育人模式。在建立起具有济南特色的技术技能人才双元育人模式的基础上,做好双元制课程、教材的标准化制定,全面构建包括专业设置、招生就业、人才培养、课程安排、实习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的全链条、体系化的济南职业教育双元制制度创新标准体系,努力打造我市的职教品牌。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借助信息技术重塑教学形态,将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纳入教材,把企业的典型案例及时引入教学,把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及时融入教学,创造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积极申办国家、省、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深入总结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经验和不足,提高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能力水平,努力培养大国工匠、齐鲁工匠。
二是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完善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模式,突出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能力与资格并重,在教学诊断与改进、项目培育与推进等方面全面发力,“岗课赛证”全方位推进。推动院校积极申报山东省第二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集聚校企双方优势资源,共同打造集教育教学、生产实训、技术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产教融合项目实体;指导项目学校发挥办学优势和专业特长,对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需求,按照企业需要协同开发培训资源,根据企业运行特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种授课方式,面向企业在职员工开展入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和数字能力提升培训。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并认定一批“双师型”教师。持续发挥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引擎作用,加强职业院校自主招聘、职称评聘、兼职教师、绩效工资等政策落实情况督导,依托济南市“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重点围绕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专业组织培训。严格落实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要求,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应先实践再上岗,公共基础课教师也应定期到企业进行考察、调研和学习,到企业实践人员重点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设置灵活的用人机制,采取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的方式,支持职业学校公开招聘行业企业业务骨干、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任教;设立一批产业导师特聘岗,按规定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采取兼职任教、合作研究、参与项目等方式到校工作。
济南市教育局
2024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