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11370100004188661G/2023-00280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济南市教育局组配分类: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发布日期:2023-05-10成文日期:2023-05-10

标题

关于推进我市“专精特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提案

提案者

郝作强

政协提案领域

科教文卫体

承办单位

市教育局

答复时间

2023-05-10

答复内容

《关于推进我市“专精特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提案》(第1520360号)提案收悉,首先感谢您职业教育的关心支持。现将您建议中有关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内容答复如下:

我市是国家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近年来,济南市教育局(市委教育工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省、济南市工作的最新指示精神,通过出台政策、深化科教产教融合、高校集聚区建设提升、驻济高校“双高”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深入实施市校融合发展战略。依托高校建设了一批高质量、有影响力的大项目好项目,推动各级各部门、驻济企事业单位与驻济高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有效促进市校双向赋能,实现校地合作共赢。目前,我市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被省政府评为首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城市。央视、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先后4次大篇幅报道我市教育方面的产教融合案例,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了15分钟的我市产教融合的专题片。省委《今日信息》刊发《济南市积极探索校企联合育人模式》的经验做法。2月4日,教育部怀进鹏部长视察济南职业学院,对我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一、细化政策,建立常态产学研合作机制

2019年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新时代济南高等教育及科研机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济政办字〔2019〕44号,以下简称意见),2021年,市教育局会同市科技局,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快驻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深化市校融合发展战略的若干政策措施》(济政发〔2021〕15号,以下简称政策措施)。为落实意见和政策措施,市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2020年中共济南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属高校创新能力建设的通知》(济教工委〔2020〕12号)、济南市教育局《关于实施产教融合项目培育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济教发〔2020〕16 号 )、济南市教育局等 11 部门《济南市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济教发〔2020〕15号)等20个在制度机制方面具有突破性的政策文件。

意见明确支持驻济高校、科研机构与我市企业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科技园、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载体,独立建设或联合共建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参与的协同创新体系,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支持驻济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学科技园、新型智库等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建设,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组建若干创新团队,开展研发和成果转化等活动。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引导高校毕业生在济南创业。

配套文件中明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目标,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众创空间,努力形成特色和品牌。支持高校向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开放科研平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积极发挥众创空间产学研结合的作用,推动整合校内外资源,充分利用高校现有场所,打造"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促进高校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链接。

进一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加强各类平台载体建设。积极盘活市属高校现有工程技术中心、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研究院、技艺传承创新平台等各类平台,紧密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通过与省属部属高校、企业共建研发平台、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共享创新资源,促进创新要素和产业要素实现无缝衔接,努力打造服务高成长性产业发展、战略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力争市属高校各专业与我市重点产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推动校企共建若干个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大产学研结合的力度,支持科技人员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创新科研组织方式,组织科技人员面向地方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承担各类科研计划项目。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行专业化运作与经营,设立负责技术转移和转化服务的科技成果管理与运营服务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目前,市属高校全部与我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学校专利转化和技术服务收入年均达到1000万元。其中,济南职业学院等3所市属高校成立了专门技术转移机构,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被认定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促进、规范和保障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鼓励支持企业建设产教融合型或教育型企业,对进入产教融合型或教育型企业目录的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坚持目标导向、项目引领、试点带动、重点突破原则,通过实施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鲜明特色的示范专业点、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现代学徒制试点、多元主体职教集团建设、职业体验项目及其它自主创新项目等一批项目培育计划,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建立教育和产业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和贡献率。

二、加强调研,启动新一轮高校集聚区建设提升行动

2022年,印发《关于启动新一轮高校集聚区建设提升行动的意见》(济教工委〔2022〕1 号),先后召开驻济高校座谈会,梳理各高校提出的问题建议175 个,形成推进落实台账,目前已解决困难问题49 个。驻济高校与驻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9个,校企合作办学专业43 个。支持高校与本地部门及驻济企业达成深度合作,联手打造协同创新联合体,共同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中国铁路济南局、山东大学以及天桥区人民政府达成了深度战略合作;推动山东财经大学与中国重汽集团、山东微软技术中心、用友软件公司等知名企业联合,分别组建了企业信息化研究中心和ERP 实验室;鼓励济南大学与济南市浪潮集团、中国重汽集团、山东高速集团和山东省国家税务局等本地企业与部门合作办学,为济南本地人才市场输送新鲜血液。 

三、推陈出新,探索产学研合作新形式

(一)建成技术技能人才供需对接平台。围绕解决技术技能人才供需“信息孤岛”的问题,为有效解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存在脱节的矛盾,推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全过程数字化转型,2021年市教育局牵头开发了全市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供需平台,着力构建人才需求预测机制、人才需求信息动态发布机制、人才供需会商机制、人才培养结构调整等四大机制,推动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2022年正式启用,已服务企业1240家,服务学生13.13万人。

(二)分产业建立产教融合共同体。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采取“揭榜挂帅”的方式,由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浪潮集团牵头组建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由济南职业学院和比亚迪集团牵头组建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由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和泰钢集团牵头组建精品钢与新材料、由济南护理职业技术学院与齐鲁制药集团牵头组建医疗康养、由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乡村振兴等5个产教融合共同体。在共同体内,由省优质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共同组建若干个现场工程师学院,实现行业内人才培养培训、科技研发、技术创新、成果转移、社会服务全链条对接。

(三)建立市域产教联合体。济南职业学院对接济南高新区、莱芜职业学院对接莱芜高新区、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对接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3个市域产教联合体,集聚区域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协同推进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等。在此基础上,发挥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对接山东区域协调发展布局,牵头建立7市议事协调机制,组建省会经济圈产教联合体。构建济南市产业人才数据中心,促进人才供需数字化转型、全方位对接,打造技术技能人才供需服务济南样板。

下一步,我局将深入学习贯彻新职业教育法,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尽早完成《济南市产教融合促进条例》立法调研和后续申报工作,努力在新一轮变革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打造新高地。

再次感谢您对高校产教融合工作的关心关注。



济南市教育局

2023年5月10日


吸收采纳情况

解决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