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解锁衔接新密码 同向发力助童年!济南市市中区“省级幼小衔接实验区”工作推进会召开

发布日期: 2023-03-21 浏览次数: 字体:[ ]

      3月15日,市中区“省级幼小衔接实验区”工作推进会召开。近年来,作为山东省“幼小衔接实验区”,市中区坚持以改革的思路创新推动、先行先试,在幼小衔接的道路上践行新方法、总结新经验。特别是2022年6月济南市基础教育全学段衔接“泉引桥”工程实施以来,市中区遵循"全面准备、把握重点、尊重规律"的原则,以培养有准备的幼儿为中心,积极创设多元化、多维度的育人环境,真正把幼儿作为幼小衔接的主体,围绕"双向衔接 协同共育"进行了持续而深入的探索实践。

出席此次活动的专家和领导有:山东省学前教育中心原教研员、省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方明,山东省学前教育中心教研部教研员、省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程风玉,济南市教育局学前教育处一级主任科员周萌萌,济南市教育局学前教育处王玥,市中区教体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刘彦玲,市中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明亮,市中区教体局教科室负责人罗凯,市中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学前教研室负责人齐宝清。

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济南市平阴县的领导老师们以及市中区幼小衔接“园校共同体”的校长园长,社区代表和家长代表。

      市中区教体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刘彦玲在致辞中表示:幼小衔接对幼儿终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育人必须以更高远的教育站位、更广阔的教育视野、更深邃的教育战略来审视和落地幼小衔接工作。近年来,市中区以实验区建设为抓手,推出“1+11+N”工作体系,实现全区192所幼儿园、69所小学实施衔接全覆盖,积极探索联合教研课程构建保障机制等多方面经验,关注孩子发展的连续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通过适应教育主题活动、幼小衔接课程改革、家校(园)社共育机制等全面减缓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坡度,帮助孩子平稳度过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

      市中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学前教研室负责人齐宝清汇报了前阶段市中区“省级幼小衔接实验区”建设的相关情况。在济南市基础教育全学段衔接“泉引桥”工程实施指导下,推出“1+11+N”工作体系,11组园校共同体立足区域实际,大胆尝试,做出了新的实践探索,以区域内园校组合的相对地理位置的不同类型为结合点,在地域特色的基础上探索出“浸润式”“交互式”“协同式”“全育式”四种衔接模式,提炼普适性的典型实践经验,实现研究成果的不断转化。

      市中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明亮在点评时表示,各学校和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活动在强有力的管理机制的支撑下内容丰富、脚印扎实,不同场域下的园校协作,通过深度融通实现了更高质量的育人,实现了孩子成长的连续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山东省学前教育中心教研部教研员、省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程风玉在点评时表示,市中区对幼小衔接工作的探索,突破了体制机制方面的衔接,将课程作为载体,实现了衔接的有效落地。各学校和幼儿园在携手并进中,在协同教研中,以全环境育人为抓手,找准了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减缓“坡度”,让幼小衔接水到渠成。


山东省学前教育中心原教研员、省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方明在点评时表示,幼小衔接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衔接,市中区做出了很好的示范。11组园校共同体从园、校实际出发,围绕“双向衔接 协同共育”进行了持续而深入的探索实践与研究,实现家长与学校的同步同行,让孩子的成长更加科学、健康,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基。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