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11370100004188661G/2023-00182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济南市教育局组配分类: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 发布日期:2023-02-24成文日期:2023-02-24
标题
关于建设钢城区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议建议者
闫秀玲人大建议领域
社会管理和法制建设承办单位
市教育局答复时间
2023-02-24答复内容
《关于建设钢城区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议》(建议号20230068)收悉,现答复如下:
目前,钢城区辖区内只有一所民办中职学校--济南青华工商管理学校,所开设的农机设备应用与维修、电子商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机电技术应用4个专业与钢城区的产业结构并不完全匹配,培养的毕业生也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建设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很有必要。我局对您的建议深表认同,支持钢城区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与钢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培养满足经济发展进程中对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办学中依据现代职业教育办学特点和规律,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让职教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打通中职、高职、应用本科升学通道,让更多的职教学子有更多升入更高层次院校就读的机会。组建培养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奠定智力基础。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新修定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不能瞧不起产业工人。我们建设现代化,就要抓制造业,搞实体经济。一定要转变观念,大力培养产业工人。”闫委员在建议中提到从做优做强钢城区工业企业、助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应建设职业院校,符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基本路径和做法。近几年,我市在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面出台了20个政策文件,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产业工人,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2020年,济南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提质培优建设济南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实施方案》(济政发〔2020〕10号)(以下简称“方案”),对接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工作任务,结合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济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济政字〔2019〕75号),提出构建“1+247”工作体系,在确保完成省定工作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明确了40项工作任务清单,3个重点突破项目,制定了未来三年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完成的7大指标体系。这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济南方案”,创新点主要概括为“五高”。
一是高起点规划职业教育结构布局。针对职业教育资源优化整合不够,优质资源集聚度不高,学校规模小、发展分散和专业设置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五项措施:一是完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跨部门、跨行业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建立由部门统一牵头管理的机制。二是构建多元办学格局,支持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试点,建设多元主体职业教育集团。三是完善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全方位对接。四是强化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探索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学生学籍互转。五是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截至目前,已创建8所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1所国家高水平高职学校。
二是高标准提升办学质量。针对教学质量不高、优质教育资源不多、教育质量缺乏评价等问题,提出五项措施:一是实施教学提质升级专项行动,完善普及项目、案例、情景和模块化教学,完善教师技能大赛和教学能力大赛制度。二是落实“职教高考”制度,让更多的中职学生有机会升入更高层次院校就读。三是改进评价机制。开展办学水平评估,不达标学校责令限期整改或停止招生。四是落实育训并举的法定职责,实施职教赋能计划,遴选职业院校向社会开展无偿专业技能培训。
三是高质量推进产教融合。针对校企合作不够紧密,产教融合不够深入,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提出三项措施:一是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开展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资金”组合式激励政策。二是深度推进校企合作,开展双元制制度创新,实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校企共建产业学院51个,共建规模以上实训基地1161个,5个实训基地被评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2个项目入选省级校企一体化合作项目,建成5G综合应用实训基地等3个国家重点支持项目。培育市级产教融合项目150余个,参与现代学徒、1+X证书试点学生达到8.6万人,5个产教融合项目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典型案例,1个典型案例入选国家《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蓝皮书》,49个企业被评为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数量占全省总数的23.2%,位居全省首位。三是构建高品质研究平台。加强教育和产业人才研究,增强产教融合的深度和职教研究的效度。
四是高水平建设师资队伍。针对师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专业教师严重不足、教师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三项措施:一是落实职业院校用人自主权,允许学校在限额内自主设立内设机构并报编制部门备案,支持学校引进行业企业一流人才和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专家、科技人才、技能人才等担任产业教授。二是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遴选了5个市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022年已培训200余人,下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数量和频次。三是改革教师招聘制度,探索建立公开遴选聘用职业院校领导班子成员机制。学校教师和企业人才分别到企业、职业学校兼职的,可根据双方约定确定薪酬。
五是高层次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针对对外合作交流程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有关措施,如扩大师生海外交流规模,推进与国外学校缔结友好学校,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高端论坛,鼓励职业院校广泛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引进中外合作项目、举办国际高水平职业技能大赛。
经过三年努力,我市已经基本建立起结构布局合理,专业设置科学,校企合作机制成熟,学校运行机制高效,保障政策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时代济南特色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和模式,为全省、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济南方案”。
下一步,我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落实国家、省、市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坚持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为强省会战略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济南市教育局
2023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