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幼小科学衔接的有效路径!济南市槐荫区清逸幼儿园与西城实验学校小学部“双向奔赴” |
|||
|
|||
“老师,我家孩子自理能力比较差,提醒他多喝水、上厕所。”“老师,我家孩子吃饭慢,不会收拾物品,你多照顾着点。”“孩子不喜欢上学,天天赖床,几乎天天迟到”……每当孩子升入一年级,不少家长的“苦恼”便接踵而至,究其原因,是孩子没有做好进入小学的准备。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即将进入大班的70多名幼儿在毕业后快速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学习,7月5日下午,槐荫区清逸幼儿园园长刘忠霞带领教学主任和各班班主任,来到槐荫区西城实验学校小学部,与学校负责人翟俊华和一年级任课老师共同探索一条科学的幼小衔接之路。 幼小差异形成“陡坡” “如果这是一张白纸,怎么画怎么好看;如果这张纸上已经画上了颜色,就很难修正了。”刘忠霞认为,3-6岁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和认知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如果幼小衔接工作做得不好或得不到正视,就会导致孩子升入小学后出现“不适应相对紧张的学习环境”“不适应与老师和同学的相互合作”“不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学习”等现象。 围绕孩子在幼升小后出现“不适应”这一问题,大家从“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家长意识不到位”“幼小衔接出现断层”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大班的孩子从幼儿园毕业到升入小学,只相隔短短两个月,但这两个学段在学习内容、教育方式、日常生活等方面有着较大差别,成了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陡坡’。”西城实验学校小学部一年级教师崔甜甜表示,如果幼小衔接工作做不好,孩子升入小学后,就会出现“上课坐不住”“不会执笔”“写作业拖沓”“自理能力差”“有需求时不会求助”等现象,为一年级正常的教育教学带来阻力。而要想实现幼升小的顺利过渡,应该“从孩子入手”,让孩子明白除了玩以外,还有一件事情叫学习,它跟吃饭、睡觉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应该“从能力入手”,着重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记忆力、自我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思维能力等;还应该“从家长入手”,争取家园配合,激发家长科学幼小衔接的意识。 “双向”奔赴联合教研 幼儿园该如何做,才能助力幼儿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学习?崔甜甜以自己任教的语文学科举例说,不建议幼儿提前学习汉语拼音,可以学习握笔姿势、看书的正确方法;为幼儿营造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交流语言不要稚嫩化;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这也与槐荫区清逸幼儿园倡导的早期阅读教育不谋而合。自2021年9月1日开园以来,清逸幼儿园秉承着“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教育理念,旨在打造一所图书馆式的幼儿园,并通过生动且趣味性强的绘本,满足幼儿好奇的天性,为幼儿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据了解,为了给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鼓励更多幼儿加入到阅读的队伍中来,幼儿园特在微信公众号开设“清逸说”栏目,让幼儿大胆展示自我。寒假期间,幼儿园还开展了“21天阅读好习惯”打卡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全家爱阅读的浓厚氛围。今年,槐荫区清逸幼儿园的萌娃们还加入了济南报业“小蜗牛读书会”,以“小小领读人”的身份,与大家分享自己喜欢的绘本故事。此外,清逸幼儿园也先后通过开展叠被子、穿衣服比赛等活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这次教研,让我们切身感受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刘忠霞表示,今年九月新学期开学后,幼儿园将再次与小学开展联合教研,通过对幼小科学衔接有效路径的不断探索,助力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