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11370100004188661G/2021-00440 组配分类: 济教发字
  • 成文日期: 2021-10-11 发布日期: 2021-10-11
  • 发布机构: 济南市教育局 统一编号:
  • 标题: 济南市教育局等6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中小学课后服务提高育人质量的通知
  • 发文字号: 济教发〔2021〕35号 有效性: 有效
济南市教育局等6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中小学课后服务提高育人质量的通知
信息来源:济南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

各区县教体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团委、妇联,直属各学校、民办学校:

为全面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工作的有关要求,不断巩固我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成果,完善优化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保障,确保实现“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学校教育资源全开放、学生课后服务需求全满足”。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服务对象,更强调公益普及

各中小学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全面实施课后服务,各区县和各中小学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一区(县)一策、一校一案”,保证区县统筹、校校落实、人人参与。各中小学要将课后服务方案报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审定后,在课后服务云平台、学校网站等宣传平台进行公示,使家长、学生充分了解课后服务时间、服务内容、组织形式、服务特色等相关内容,积极引导有需要的学生自愿选择参加课后服务,不得强制或拒绝学生参加课后服务。

要面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成长和教育特点开展课后服务。小学低年级学生着重学习习惯、安全教育、基本生活技能传授;小学高年级学生可着重开展团队活动,激发求知欲望、增进交往协作、培养各项能力和兴趣爱好;初中生重点侧重自主学习,适当拓展自主活动,适时开展心理辅导。高中生重点侧重学习指导和生涯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指导和情绪调试,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二、服务时间,更贴近家长实际

原则上,课后服务主要在每周5天正常上学日进行,鼓励寒暑假和节假日可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本着自愿的原则,提供课后延时服务。学校提供课后服务时间一般每天不少于2小时,结束时间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各学校可根据服务内容和版块弹性设置2-3个结束时间点,在确保放学安全前提下,由家长学生自愿选择参加时长。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学校应与家长协商提供延时托管服务。

三、服务内容,更体现个性多样

落实“双减”要求,以减负提质增效为目标,课后服务内容根据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整体规划、系统设计,采取“基本学习指导+素质拓展服务”综合模式,以课程版块的形式分类分段呈现,增强吸引力和有效性,由家长和学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菜单式”选择,形成全员性、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1.实施学习指导。本着自愿原则,组织有需求的学生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自主做作业,引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由家长和学生本人提出需求,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补习辅导和答疑,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个性学习指导。学校和老师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开展集中授课、补课、质量检测、考试等教学活动。

2.开展素质拓展。学校指导或引入第三方服务开展以体育艺术、传统文化、科学探究、信息技术、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为主的实践探究、素质拓展活动,开设体验式、互动式、情景式特色校本课程。当天没有体育课的,可在课后服务时间段安排体育锻炼项目。   

3.组织社团兴趣小组活动。学校根据资源状况和学生需求,组织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及素质提升的文体活动、阅读欣赏等社团、兴趣小组活动。小学阶段由学校和教师规定社团活动的主题,中学阶段可以自主选题、自主组织,制定的社团活动方案应由学校和教师审核。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须由教师现场指导。

4.晚自习服务。基于学校自主、学生自愿,非寄宿制中学可在教学日晚上开设自习班,但不得集中授课、组织考试。原则上初中晚自习服务结束时间不晚于21:00,高中不晚于21:30,实行错峰离校,并在与家长充分对接的前提下,可允许学生早退。寄宿制初中晚自习安排应充分保障学生寝前准备与睡眠时间。开设晚自习要根据学生需求相应提供晚配餐服务。

四、服务渠道,更提倡多元融合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统筹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资源,丰富校内课后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一是实施校内课后服务。学校课后服务以利用本校教育教学资源开展为主。学校可以购买服务的形式,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许可引入免费或非营利性非学科类第三方服务,完善审核、监管、评价、退出等管理机制。第三方服务机构,不得带有任何商业推广和商业隐含元素,不得进行诱导性教育消费。

二是由课后服务向课后教育延伸。针对寒暑假学生校外延伸教育的需求,利用全市基础教育资源数字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涵盖初高中全学科的知识讲授与学法指导课程,多种形式的体育、音乐、传统文化等素质教育和生涯指导课程,通过线上作业、空中课堂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延伸教育服务。

三是充分利用校外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各类传统文化和社会教育资源,发挥素质教育基地、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社区、研学实践和劳动教育基地等青少年校外教育场所,参与和支持学校开展公益性课后服务活动。

五、服务保障,更侧重公益普惠

要强化政府统筹,保障财政投入,落实部门责任,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学校主体、社会参与、家长支持的课后服务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一是要加强学校课后服务经费工作保障。各区县可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课后服务经费。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对课后服务工作予以财政支持。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和相关人员的补助。

二是探索多渠道多形式的经费保障。区县财政经费不足的,可探索采取服务性收费方式。坚持非营利性原则,由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依法依规制定指导标准。鼓励吸引社会捐助或建立基金等形式支持课后服务工作,按有关规定落实激励政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的,可免收服务费。

三是保障课后服务的师资。课后服务师资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聘任身体健康的退休教师、某一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一定专长热心公益的家长或志愿者参与。学校积极培养教师具备一定的课后服务拓展技能。学校可为校外参与人员提供一定的误餐和交通补贴。教师参与要充分考虑个人实际情况,不得强行安排,可实行“弹性上下班”,课后服务要计入教师工作量。市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可对积极组织参与课后服务、表现突出的学校和教师进行表扬鼓励。

六、服务管理,更注重科学高效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各区县政府负责统筹建立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管理体系,统一部署,统一协调,统一监督,统一评价,确保“区域全覆盖、校校有特色”,可发挥学区和集团化办学的管理优势,实行资源统筹,特色共享,管理同步。

二是加强科学统筹管理。建设济南市课后服务资源管理云平台,建立“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服务协同”的管理体系,着力打造公共服务、校本特色及个性化课后服务资源库,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课后服务需求,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促进课后服务从单向管理到协同共治转变。

三是加强安全管理。学校要建立完善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区县教育主管部门要将校内课后服务安全纳入学校安全督查内容,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和家长进行安全告知,签订安全协议,对学校引进的艺体类课后服务内容,参与师生和外聘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晚自习的学生应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七、服务评价,更关注教育实效

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对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内容、过程实施、保障到位和服务质量进行全程监管和效能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市对区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督促中小学进一步明确定位、完善思路、丰富内容、优化方式、强化保障,推动课后服务成为调动师生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场景。

八、服务协作,更强调家校共育

要做好宣传引导。向全体教师、学生、家长广泛解读“双减”政策,深入宣传开展课后服务的重要意义,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要充分发挥家委会、家长学校的作用,做好家长培训和引导,明确在“双减”中的角色担当,鼓励家长做好子女的家庭服务工作,进一步确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正向合力。要及时总结课后服务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树立先进典型,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先进做法,不断提升中小学生课后服务质量。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争取全社会更加理解支持课后服务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济南市教育局  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济南市财政局

   


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济南市委员会   济南市妇女联合会

2021年10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 上一篇:
  •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