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一起校内伤害学生事件

发布日期: 2020-11-18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基本情况

    2019 年 1 月 8 日上午,北京市某小学校区内发生一起伤害学生事件,造成 20 名学生不同程度受伤。经查,伤害学生嫌疑人贾某某为学校聘用的劳务派遣人员,日常从事维修工作,因劳务派遣合同将于 1 月底到期,校方正商劳务公司为其安排其他岗位,贾某某为发泄不满情绪,持工作用手锤在课间将多名学生打伤。

    二、启示

   一是对防范来自于校园内部自身的突然袭击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超前防御不强的问题。一个时期以来,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学校高度重视社会不法分子、危险人员袭击学校出入口的风险防范工作,在人防、物防、技防等各方面采取了诸多行之有效的安保措施。但是,当袭击发生在校内而不是校外、袭击者来自学校而不是社会,我们是否具备了有效的应对处置能力。显然,这一事件暴露出防范意识不强、防范措施不到位的问题。

    二是对校园内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调处,对特殊的人员、群体等的关注存在不到位的问题。经过政府、社会各方长期的共同努力,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不断不完善,效果愈加明显。但是,对校内员工特殊个体、群体的思想状况及其家庭、工作、生活情况摸排还不够到位,没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建立台账、跟踪问责机制还不够健全。

    三是校园内部安全防范措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学校用于安全防护的钢叉、盾牌等设施器材和一键报警等现代化处置手段大多配备在保安室,应急预案也比较健全。但是,当袭击事件越过门卫发生在校内时,手无寸铁的师生们的应急处置、自救互救能力却是非常的薄弱,此次事件再一次为校园安全敲响了警钟。

    三、建议措施

    一要高度重视校内安全工作。北京发生的这起校内袭击学生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校内发生袭击事件时,师生们得不到任何预警信息,防范难度极大,造成的危害和社会影响更大。各地各学校务必在严格落实 1 月 1 日颁布实施的《山东省学校安全条例》中关于学生在校期间严格“封闭式管理”要求的同时,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校内安全风险防范工作,对校园内部安全管理工作投入更多精力。

    二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强化风险预警。要积极邀请公安等部门的参与、支持,完善校内防范恐怖袭击应急预案。对校内发生袭击事件时,学生、老师、安保人员、学校有关部门等如何应对处置进行统筹谋划、科学部署,责任落实到岗、到人,不留空档。

    三要强化教职员工、学生及其家长的应急防护、应急救援等的教育培训。要通过校报、校刊、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法治校长、致家长一封信等传统方式和“两微一端”等新兴方式开展防范校内袭击等方面的宣传教育。重点教育学生如何自救自护,老师如何保护好学生,家长如何提醒孩子增强安全意识,营造家校共同关注校内安全的良好氛围,并适时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学生及教职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要加强校内“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建设。要组织身体素质较好的老师在课间休息、集体活动等时间节点定期巡视,确保发生校内袭击师生等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发现并有效防护、制止。具备条件的学校,可在班级内、楼梯口、餐厅门口等醒目位置探索安装一键报警系统;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可购买警笛、警哨等简易设备,配备到师生手中,并邀请公安、部队等专业人员教授使用常识,确保发生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报警。要在操场、图书馆、礼堂、教室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警棍、钢叉等基本防护器材,并教授使用方法,确保发生情况时能够妥善应对处置。

    五要加大对校内特殊人员、群体的排查力度。要通过定期排查和组织召开班级安全员、教师、家委会会议,个别走访等方式,加大对校内有异常行为、特异体质、家庭困难、单亲、离异家庭、家中发生变故或矛盾纠纷、工作就业不顺、学习成绩大幅度波动等特殊人员、群体的关注力度。对上述人员登记造册,建立台账,通过生活上关心、工作上照顾、心理疏导干预等方式,做好耐心细致的引导和思想工作。职责范围内能够化解处理的,及时化解处理;职责范围内无法化解处理的,要将相关人员信息及时报送学校和教育、公安等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进行处置。

    六要健全完善风险评估制度。各地各学校要高度重视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机制建设,在出台新的政策措施或作出重大决策时,要评估社会稳定风险,尤其涉及利益关系调整的新的政策措施出台前,要分析利害关系人的心理及可能行为。对师生及学生家长等不满情绪要及时化解疏导,做好矛盾化解和思想稳定工作。对难以化解的人员要及时报告公安机关及上级部门,做好风险处置工作。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